挺进封控区 (战“疫”日记6)

编辑日期:2022-04-14 14:39信息来源:融媒体中心作者:金磊责编:张文慧阅读次数:字体【  

    2022年4月7日  晴
    我不知道你是谁,却知道你为了谁(下)

    下午换班,感觉今天的“大白”穿得比昨天熟练多了,没有人敢喝一口水,因为都心领神会,别自找麻烦。
    依然是穿“大白”、坐车、过卡点、到达值守点、值守……
    与昨天不同的是,今天我们轮换到茅仙洞景区值守点值守。之前大家商议值守方案,老闪和王刚提出,两个值守点,大家轮换值守,改变一下值守环境,可以缓解一成不变带来的乏味,能有效避免因此带来的麻痹和疲劳。大家一致赞成这个值守方案。
    茅仙洞景区值守点相对民族村值守点环境好些。不远处就是八公山脉,茅仙洞就坐落在八公山脉三峰山东峰下。洞深万丈许,传说西汉时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曾于此幽居修炼,故而得名。
    离值守点五百米左右,是著名军事要塞寿唐关。这里是古代战争中理想的屯兵之地。《宋史·张永德传》载:“世宗亲征寿州,领军前至,紫金山唐人列十八寨,战备严整。”而周世宗则在石山口筑寿唐关,前拒唐兵,后与下蔡呼应。所以便留下了军事要塞寿唐关。
    寿唐关固守的交通要道是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修筑的鄂君启车节大道,该大道从凤台经寿县,到达巢湖,是世界历史上最早有明确、系统、完整文字记载的陆路交通线路之一,比古罗马的亚平大道还要早11年。
    当前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置身于这大美春色中,我们却因新冠疫情,没有心情欣赏,人人心头都蒙上一层阴影。但愿岁月静好,但愿“一路生花”,但愿疫情过后美好如初。
    漫长的值守在闷热中开始。
    茅仙洞景区值守点防控的不仅有部分民族村居民,离值守点两百米左右还是乡党委政府所在地,也是全乡抗疫物资中转站,所以值守任务相对另一个值守点重些。
    整个下午,进出值守点的车辆很多,抗疫物资源源不断送来,又源源不断分发到各村和社区。
    刚接班不久,村里传来大喇叭、小喇叭声,一片嘈杂。
    “怎么回事?!快去看看出啥事了!”我吩咐张坤道。
    不一会,张坤回来说:“村干部和志愿者在为每家每户发生活物资。”
    “这是好事,‘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下百姓应该安心了。”
    快到下午六点,分发物资的一支小分队分发到值守点附近。
    这时候才看清,这支小分队共6人,分两组,每组3人。每组一人负责开车,一人一手持个喇叭挨家挨户喊名字,一手拿着花名册做记录,一人负责发送物资。两组人员分开在路两边,同时进行发放。
    “今天发的是什么?”我靠近问一位不知道是志愿者还是村干部的“大白”。
    “米和面。”
    “家家都有,不管是我们村的还是外来人口,每家都有一袋米一袋面。”被问的“大白”补充说。
    “看你们满头大汗,辛苦吧?”
    “肯定辛苦,全身包得严严的,里面衣服都汗透了,你看,这裤腿里流出的都是汗!”“大白”拍拍防护服裤腿说。
    “我们从三点多开始到村里领到米面,沿村庄沿街道,每家每户送上门,到现在快三个小时,发了两百多户 ,连水都没喝一口。”另一位不知名、也看不清长啥样的“大白”补充说。
    “这还不算什么,最怕的就是有少数人被隔离急了,故意刁难,不管你怎么喊,就是不理你。摸底记录的家中有人,到家却找不到人肯定不行,每次遇到这样的,都要费很大劲。”
    “可不是吗,有的连出门走个二三十米都不愿意,你还得给他送到家里。”
    “别这样讲,那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群众都是感激得不得了,俺们只是搞点服务,搞的像是俺们掏钱买送给他们的一样,感谢得有时候让我们都不好意思。”又一个不知名也看不见貌的“大白”反对说。
    “对,对,还是感谢感激的最多。”
    看到这些不图名、不图利,也不知名、不知貌的平凡“大白”们这么辛苦为抗疫工作默默奉献,心中不由自主肃然起敬。
    是啊,疫情突如其来,村民们从坐立难安到安心居家,从焦灼惶恐到信心满满,心态上的转变背后都是对这些乡村干部、志愿者,甚至还有我们这些前来驰援的工作的认可和支持。绝大部分可爱的村民们积极配合防疫工作,更用感恩之情为疫情防控注入了温暖人心的力量。
    结束一天的工作,在返回的途中,我一直在默默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吧,让人们安心生活;“疫情”快点过去吧,让乡村这些平凡的“大白”们不再那么的辛苦劳累。
    回到驻地,小亮兴奋地喊:“兄弟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李冲回族乡疫情防控社会面今天实现清零目标了!”
    “太好了,清零了……”
    “太好了,我要告诉家人!”
    “太好了,有盼头了……”
    ……







(责编:张文慧  初审:金磊  终审:孙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