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庙乡控辍保学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
一、强化责任机制,构建多级联动网络
1. 责任包保制度
实行“四包责任制”,即校长包校、班子包年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到人,形成全员参与的控辍保学格局。
2. “双线七长”责任体系
依托政府与教育系统“双线”协作,落实县长、镇长、村长、家长及教育系统局长、校长、教师(师长)的“七长”责任,定期考核问责,确保控辍责任落地。
二、动态监测与精准干预
1. 辍学预警机制
建立学生出勤、成绩、家庭背景的动态监测档案,对出勤率低于85%或成绩大幅下滑的学生及时家访干预,降低辍学风险。
2. 数据核查与台账管理
每学期初核查学籍与实际到校情况,建立“一表六册”(适龄儿童花名册、建档立卡户学生册等),确保底数清晰,并通过学籍系统跟踪流动学生去向,防止“籍随人走”中的流失。
三、政策宣传与依法控辍
1. 法律宣传与案例警示
利用家长会、村广播、入户走访等形式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结合典型案例讲解辍学后果及法律责任,增强家长法治意识。
2. 致家长公开信
发放《控辍保学致家长的一封信》,重点解读“两免一补”政策及教育扶贫措施,消除家庭经济顾虑。
四、精准帮扶与教育关爱
1. 经济资助与奖学金激励
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通过政府拨款与社会捐赠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减轻家庭负担并激发学习动力。
2.结对帮扶与心理疏导
教师与学困生、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提供学业辅导、心理关怀,并通过兴趣小组(如书法、文体活动)发掘学生特长,增强校园归属感。
3. 送教上门服务
针对重度残疾儿童制定个性化送教计划,每月至少两次上门教学,融入康复训练与生活技能培养,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
五、家校社协同与校园吸引力提升
1. 家庭教育指导
组织家长培训讲座,提升家长教育理念,设立咨询热线解决育儿难题,增强家校共育合力。
2. 丰富校园活动
开齐体音美等课程,举办文体竞赛、社团活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吸引学生留校学习。
3. 社会资源整合
联合企业、公益组织提供课外实践机会,如志愿者服务、职业体验,拓宽学生视野,减少厌学情绪。
六、考核问责与长效保障
1. 考核一票否决制
将控辍成效纳入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核心指标,对履职不力者严肃追责。
2. 督导与通报机制
教育督导部门定期开展拉网式检查,通报问题并限期整改,确保控辍措施落实到位。
通过上述措施,钱庙乡可形成“责任明晰、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家校协同”的控辍保学体系,有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目标。
专题首页
政策解读
回应关切
网上办事
依申请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