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部门与公众意见征集】关于征求《关于在全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意见建议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9-26 16:58信息来源:凤台县司法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单位: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部署,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起草了《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在全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各自实际,按照“普法责任制”要求和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充分吸取过去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经验、做法和不足,认真组织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各单位形成的意见建议加盖公章后,于本月24日前,反馈至县法宣办。

联系人:金     电话:2795112  

邮箱: fengtaipf@163.com

 

           凤台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月17日


县委宣传部 县司法局关于在全县开展法治

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征求意见稿)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县人大的监督和市普法办的指导下,全县第七个法治宣传教育规划(2016—2020年)顺利实施完成,取得新的成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坚持以《宪法》学习教育为重点内容,广泛宣传《民法典》,深化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突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对象,推动全社会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县崇尚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理念明显增强,法治化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不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根据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 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淮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及《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认真落实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环节,紧紧围绕服务“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凤台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025年,全县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全民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保障有力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二、明确普法重点内容

(一)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的重点课程,切实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学习,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做好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统筹协调全县政法机关工作人员、学校法学力量,组织县法学会、县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积极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阐释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各类新媒体和平台,发挥好各类基层普法阵地的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走深走实

(二)突出宣传宪法、民法典

深入持久在全社会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阐释好宪法精神和“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深入开展“12 .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在青少年成人仪式和学生毕业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支持、鼓励建设宪法广场、宪法主题公园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

推动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落实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求,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打造民法典“典亮乡村 法润凤台”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活动,扩大学习宣传品牌影响力。经常性组织普法讲师团深入基层广泛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民法典,广泛开展精准普法。

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组织开展民法典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打造一批公益广告、动漫、微视频、剪纸、摄影等民法典宣传精品;推广使用民法典通俗读物,充分利用全媒体、典型案例宣传民法典,广泛开展民法典知识竞赛;充分发挥民法典宣讲团作用,面向基层开展宣讲;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好用好民法典公园、长廊。

(三)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党内法规。

 继续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大力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强化“十四五”期间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等重要领域法律法规规章。围绕经济发展、乡村振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和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区域性依法治理合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疫情防控、扫黑除恶、毒品预防、社区管理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防治家庭暴力、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统计、交通安全、城市管理、预防电信诈骗、老年人权益保障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

以党章、准则、条例为重点,教育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新发展党员、新提拔任用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教育。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要在考核党员、干部时注意了解相关情况,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三、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一)加强教育引导

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

    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及淮南市“一月一法”学法制度,重点抓好”关键少数”;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旁听庭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领导干部年度述法、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分级分类明确领导干部履职应当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党内法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培训考核考评各级干部的重要内容。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开设好法治教育课程,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课堂主渠道作用。推进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适应法治知识在中考等考试中的内容占比。持续举办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网上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提升青少年学生法治实践教育效果。依托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单位和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加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法治信仰、法治观念,更好维护未成年人权益。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部门协同推进机制,把法治教育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实施“法治名师培育工程”,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我县学校法治教育教师培养方案,5年内对所有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1次轮训。参与全市全省中小学法治学科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加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学法用法工作,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促进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将法治素养提升、法治精神培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的重要内容。根据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二)推动实践养成

在法治实践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把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从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垃圾分类习惯、严禁高空抛物坠物、制止餐饮浪费、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公共场所控烟等日常生活行为抓起,提高规则意识,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

(三)完善制度保障

加强“信用凤台”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对守法行为的正向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把公民法治素养与诚信建设相衔接,健全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机制。大力选树宣传崇法向善、坚守法治的模范典型人物。每年遴选一批优秀法治人物参加省市“十大法治人物”“法治事件”等典型评选活动。分步骤、有重点地持续推进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一)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提高使用率,推动法治文化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注重体现法治元素,把法治元素融入各类基地、文化广场、公园建设,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基础,设计推出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体验线路,形成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到2025年,全县实现至少有一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个法治大讲堂,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加强各类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提升管理,发挥其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利用凤台推剧、花鼓灯等艺术形式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富有我县地域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法治文化精品加强与文化企事业单位专业力量和社会工作者之间的联动,培育一批法治文化创作队伍。鼓励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创作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法治文化精品。组织开展法治动漫、微视频、漫画征集展播活动。推动法治文化数字化建设,建立我县法治文艺作品库,汇聚优秀法治文艺作品,逐步实现共建共享。打造“凤凰说法”等法治文化品牌。

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在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江淮普法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活动,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加强对我县法治文化历史研究,宣传代表性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弘扬善良风俗、家规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内涵,把不违反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作为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

注重发掘、研究、保护红色法治文化,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觉。鼓励在白塘庙、板张集、三里沟等革命旧址、纪念园,建设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四)加强法治文化交流。

 加强涉“一带一路”、长三角流域一体化建设相关法治保障和法治环境问题研究,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开展法治交流合作。加强对出国人员的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对我县涉外企业、机构和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其遵守我国法律,保障其合法权益。

五、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一)加强基层依法治理

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党建引领,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大乡村(社区)普法力度,探索建立学法用法长效机制。推进农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以村干部、司法协理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退役军人为主体,全县每个村(社区)至少培养5名以上“法律明白人”,3名以上“法治带头人”完善和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优化基层法律服务供给。依法依规开展基层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落实村(社区)“两委”干部依法履职、依法办事各项规定。探索实行积分制,因地制宜推广村民评理说事点、社区“法律之家”等做法,打造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效阵地。面向家庭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选树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模范守法家庭,开展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贯彻实施《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采取书面审核和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动态管理,提高创建质量。

深化依法治校。深化“法律进学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体系。落实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全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100%。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学校法治宣传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有针对性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诈骗、校园贷、非理性追星、网络沉迷等方面的法治教育,深化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

深化依法治企。深化“法律进企业”,落实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围绕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障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动企业合规建设、诚信合法经营、防范法律风险、维护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促进企业法治化进程。将法治作为企业学习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增强依法诚信经营意识与合规理念,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探索公益律师进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和公益律师开展“结对子”,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

(二)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和开展专项依法治理

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鼓励行业协会利用团体标准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维护成员合法权益。推进义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和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行业治理。

深化“法律进网络”,完善网络管理法规执行,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做到依法依规经营。深化网民网络素养教育,提高网民法治意识,引导网民崇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深入开展“江淮净网”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建设清朗网络空间。

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专项依法治理,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加强对乡镇、村(社区)等区域治理中法治状况的研究评估工作,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六、着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在章制建设、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

把普法融入章制建设的全过程。在规章制度制定、修改过程中,起草部门或草案的审查机构要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论证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形式扩大社会参与,并及时向社会通报征求意见的有关情况。通过发布会、宣讲会等机制解读法律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在省市地方性法规规章正式公布时,同步进行解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权利救济方式等主要内容,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公布或在公共场所张贴,方便社会公众理解掌握。

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过程。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等相关法律规范的普法宣传。执法司法机关在处理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救助、物业纠纷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过程中,把向行政相对人、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办案程序中,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在行政复议中实时普法,引导教育申请人依法维权、表达诉求。充分运用公开开庭、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释法说理。

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务过程。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调处矛盾纠纷、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加强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理解法律条文、遵守法律程序、认同法律结果。进一步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宣传推广,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落实《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标准》,通过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增强普法效果。

加大以案普法力度。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征集发布制度,依托行政复议、诉讼、调解、信访等社会纠纷解决平台,借助各类执法、司法服务窗口,多层次、全方位了解掌握管理和服务对象的法律需求及守法用法情况,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加强对典型案件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发布,及时向公众进行法律解读,完善案例收集标准,组织开展典型法治案例征集、评比、汇编工作。

(二)运用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公益普法

壮大社会普法力量。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普法的途径,发展和规范公益性普法组织。加强“八五”普法讲师团建设,充分发挥法律实务工作者、法学教师的作用。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支持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大力支持法治宣传志愿者协会开展工作。依法加强普法志愿者登记注册、专业培训、评估考核、表彰激励、日常管理等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普法志愿者管理系统和普法志愿服务运行体系。

健全社会普法机制。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普法的管理服务、组织引导和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建立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机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主动承接、积极参与公益普法项目,推动更多更优质的社会资源投入社会普法中。

(三)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

创新普法内容。鼓励公众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注重短视频在普法中的运用。   

拓展普法网络平台。探索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普法工作,创建凤台普法公众号等普法平台。依托全国、省、市智慧普法平台,加强我县智慧普法平台建设,积极与上级、县直政法机关法治宣传网络平台对接,实现互联互通,建立健全全县新媒体普法集群和矩阵。发挥“学习强国”、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优势,形成多级互动传播。宣传推广应用省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站、微信、移动客户端为一体的安徽法律服务网,增强普法教育服务功能。

创建法治精品栏目节目。打造社会影响力广、群众认可度高的新媒体普法品牌,促进单向传播向服务、互动、场景拓展,建成“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

七、加强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进全民普法和守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认真组织实施。要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全面依法治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和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县普法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推动、督促指导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把普法工作纳入全县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县委县政府目标综合考核、绩效考核、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乡村振兴、法治示范创建等考核评价内容,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难题。各乡镇、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列入年终述职内容。要建立健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深入贯彻实施《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

(二)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强化“谁执法谁普法 谁管理谁普法 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县各乡镇、部门要建立普法责任清单,细化普法内容、措施标准和责任,通过门户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全面实行执法、司法等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重要工作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制度。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工作,进一步发挥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作用,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管理模式,压紧压实各责任单位普法职责,促进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加强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人员学法用法,落实普法责任。

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切实履行公益普法责任,积极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在重要版面、重要频道、重要时段设置普法专栏专题,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件及时开展权威准确的法律解读。县融媒体中心根据普法主管部门工作需要,每年免费制作并播放不少于一个大型公益普法节目。把法治类公益广告纳入媒体公益广告内容,广播电视台常态化在主频道主频率新闻节目前播放法治类公益广告。

(三)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推进重心下移。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强化政策、制度、机制保障,从人员配备数量、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切实向普法基层一线倾斜,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

加强能力建设。每年要加大对普法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力度,五年内,组织对村级以上普法工作人员开展一次普遍轮训。县普法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司法所等开展普法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将熟悉法律的人员,充实到普法工作一线。加强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加强理论研究。加强法治传播规律、全民守法规律基础工作理论研究,加强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的应用性、对策性研究。建立完善法治宣传教育专家咨询制度。加强法治传播、法治文化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县法学会在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理论研究的重要作用。

落实经费保障。强化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把普法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按规定把普法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对偏远乡镇普法经费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普法工作,加强规范和管理。

    (四)加强评估检查

健全评估指标体系,从实际出发设定评估参数,坚持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配套、执法自我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对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成效以及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效果开展评估。加强规划实施中的动态监测,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对工作突出的进行通报表扬;开展终期总结验收,加强评估结果运用,按规定表彰和奖励全县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开展普法成效展示。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督,注重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落实普法责任制不到位的情况,普法主管部门应当发出普法提示函或建议书,必要时进行约谈,提出整改要求;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通报批评,依规依法处理。支持人大加强对全民普法工作的监督和专项检查。


关于征求《关于在全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意见建议的通知.doc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