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走进《在线访谈 》直播间

时 间2023年3月1日

嘉 宾

主持人高双双

摘 要两位嘉宾对森林创建、林木种苗培育等方面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主办单位凤台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凤台县融媒体中心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收看凤台县人民政府主办、凤台县融媒体中心承办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高双双。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是来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两位嘉宾,他们是:凤台县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何涛同志(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凤台县森林苗圃主任桂其兵同志(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好!)。如果听众朋友对森林创建、林木种苗培育等方面问题需要咨询或投诉的话,现在就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684887,我们的嘉宾将会在直播间热情耐心地为您解答。

主持人:非常高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两位嘉宾做客我们栏目组,对你们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抢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战略机遇期,把创建森林城市、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建设美丽凤台重要举措,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同步深化。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把县委县政府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何主任,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具体情况。

何涛: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这个栏目,让我和我的同事们有机会通过电波和网络,与广大听众朋友们进行交流。同时,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我县林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诚恳欢迎听众朋友们对我们的工作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凤台县自2021年2月启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精心组织下,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森林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顺利通过省林业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下面,我就我县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向听众朋友们作简要介绍:

凤台县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生态福祉为主要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强省”的号召,以林长制改革为总牵引,以“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为总抓手,以全民义务植树为依托,以争创省级森林城市为目标,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高标准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

一、以上率下,高位推动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成立了由熊寿宏县长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和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时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常国辉于2022年2月15日主持召开了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动员大会,签订了造林绿化目标责任书,出台了《凤台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等文件。各级各部门把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了县、乡镇、村居“三级”联动、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整体推进机制。

二、科学规划,挂图作战

2021年5月,聘请安徽农业大学编制了《凤台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9月通过了专家评审,2022年1月由县政府批准组织实施。确立了“淮上明珠田园水乡,凤栖于林生态新城”的建设理念和“一核、两屏、一轴、三区、绿廊、多点”总体布局。各级各部门根据总体规划,深入调查研究、对接细化任务。科学制定建设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有力地推动了创森工作“从地上规划搬到图上”,又从“图上规划落到地上”。

三、工程引领,重点推进。重点实施“四大体系”建设,二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547.17公顷。

1、实施生态体系建设。一是深入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行动。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县道、乡道两侧国土绿化工作,形成路网和林网,全面提升道路环境。围绕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营造护堤护渠林、生态景观林和特色经济林,精准拓展绿化空间,因地制宜见缝插绿。投资482.3万元,建设淝左堤退堤工程森林长廊建设,建设森林长廊12.62公里,造林1071亩,栽植无絮杨树48472株。扎实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实现镇村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目标。两年来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24个。二是“三统一”推进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一是统一树种标准。以省林业局认定的良种中山杉、无絮杨为主要树种。二是统一建设模式。采取“先培育再移交”模式,政府出资,州来集团提供苗木,县苗圃栽植养护一年后移交乡镇。三是统一时间要求。科学制定建设计划,明确时间节点。2022年,实施15个乡镇130个行政村的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20公里,栽植中山杉36万株,折合造林面积6000亩,新增农田林网控网面积约18万亩,全面完成市下达我县3年的高质量农田林网“618”提升行动计划任务,为我县粮食生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推进产业体系建设。做强中山杉产业。以中山杉良种基地建设为突破,打造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特色。建设森林苗圃、武集林场、州来集团、农业园区中山杉基地1200亩,培育中山杉苗木200万株以上。建成安徽最大、全国一流的中山杉良种基地。做大经果林产业。李冲回族乡经果林产业发展近万亩。以桂集、丁集葡萄产业为龙头,全县经果林产业持续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以茅仙洞省级森林公园、凤凰湖省级湿地公园康养旅游为主的生态旅游。

3、落实文化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全民义务植树条例》,逐步推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推动义务植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22年参加义务植树适龄公民32.7万人,完成义务植树120.6万株,尽责率97.03%。依托茅仙洞森林公园、凤凰湖湿地公园,建设森林文化科普基地和湿地文化科普基地。围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主题,举办6次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逐树编制管护措施,落实管护人员,提供保护措施。实施凤台一中银杏、慰农亭皂荚等古树保护修复工程。

4、加强保护体系建设。一是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和巡护力度。强化疫情防控下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监管,全年开展野外巡查355人次,行程4385公里;开展检查市场、餐饮单位3次,出动执法检查127人次,发放宣传资料910份。二是着力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和“防火码”制度。全年开展森林防火宣传4次,发放宣传册2000余份,悬挂防火横幅200条。不断强化防火队伍建设,积极参与防火演练,为打好森林防火的胜仗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科学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做好美国白蛾发生及防治工作。实施飞防32架次,作业面积12.8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全面达标。

四、严格管护,巩固成果

坚持“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力求“树有人栽、林有人管”。一是实行多元化模式管林。对荒山造林、生态公益林建设,积极整合现有林业管护政策,成立护林防火养护队专业化管护;对国有企业、工商大户造林,按照“谁栽植、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实行自营化管护;积极发展林苗两用林、林下经济式造林,实现了“长得好、保得住”。二是严格管理依法治林。先后组织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10余次。创森以来,未发生重大违法毁林案件。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坚持药防、生防、物防、飞防相结合,扎实开展了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设立测报点20个、监测点40个,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75‰以下。

五、广泛宣传,心中播绿

宣传、广电部门精心策划方案,组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全面开展创森宣传报道。凤台广播电视台在醒目位置、重要时段刊出标语,开辟专栏,全方位报道创森动态,营造创森氛围。结合创建森林城市主题,举办安徽湿地日、爱鸟周、植树节等主题宣传活动,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高密度开展森林城市宣传,增强全社会爱绿、护绿、植绿的生态文明意识,营造全县动员、全民支持、全社会参与的建设省级森林城市氛围,提高市民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通过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我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不断壮大,生态文明理念广泛弘扬,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一个森林环绕、碧水穿城、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镶嵌,生态文化底蕴深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森林城市呈现在人们面前。漫步于这座城市,您会真切感受到绿的弥漫、水的清灵、韵的悠长。茅仙洞森林公园、济祁高速森林长廊、淮河生态廊道、茨淮新河廊道处处森林掩映,苍翠欲滴;永幸河公园、利民河湿地花团锦簇、候鸟成群;刘集镇、李冲回族乡等森林城镇异彩纷呈,争相斗艳。凤台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城市更美了,群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主持人:森林城市创建,离不开造林,在我县的森林城市创建中,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是一个亮点。请县森林苗圃主任桂其兵同志介绍一下凤台县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情况。

桂其兵:农田林网是农田生态系统重要措施和屏障。凤台县认真贯彻落实《淮南市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618”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结合凤台实际,认真摸底调研,及早谋划设计,细化分解任务,抢抓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集中人力物力,加大国土绿化工作力度,优化树种选择,提升苗木规格,扎实开展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618”行动计划等造林绿化工作,高标准完成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任务。各乡镇工作进度、节奏进一步加快,造林区域、重点进一步突出,林网建设成效、亮点进一步呈现。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高位推动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

近年来,凤台县农田防护林建设呈现一定程度的滑坡,一是因为受杨树飞絮等因素影响,杨树的人为破坏现象逐年增加;二是农村土地流转逐渐成为主流经营模式,小块田变大块田,用于栽植林带的土地减少,新造林地块难以落实。

为统筹开展国土绿化,发挥好农田防护林对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作用,更好服务于“生态立县”战略,促进乡村振兴,我县坚持高位推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一是成立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靠前指挥、统筹谋划、定期调度。二是建立指标任务清单,对各有关单位实行清单式管理。县政府与乡镇、乡镇与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定期考核,严格奖惩。三是建立部门责任清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凝聚合力、高效推动。四是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县道、乡道两侧国土绿化工作,做到见路必有树,形成路网和林网,全面提升道路环境。建立专班督导机制,由县督查考核办、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督查组,按照各乡镇承担的建设任务,进行督导,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问责,有效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二、科学管理,政策驱动,全县农田林网建设协调发展

我县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部署要求,坚持科学管理,创新提出“三个统一”工作方法。一是统一树种标准。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以省林业局认定的良种中山杉、无絮杨为主要树种,有效防止农田林网景观化,提升防护效益。树种选购坚持本地生产、本地使用,大幅降低调运距离,提高成活率。二是统一建设模式。采取“先培育再移交”模式,由政府出资,县州来集团提供苗木,县苗圃进行专业栽植养护,一年后移交乡镇,有效提升树种质量。三是统一时间要求。科学制定建设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提前开展造林整地等准备活动,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迅速掀起植树造林热潮。

三、强化管理,规范实施,全面提升农田林网建设质量

工程化管理是我县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的核心工作。为了使工程建设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了工程管理办法、作业设计办法、检查验收办法以及相关技术规程和实施细则,使林网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质量管理上。一是抓好造林作业设计关,各乡镇自然资源规划所落实造林地块并上图;二是抓好工程造林的种苗、整地、栽植关,由县森林苗圃组织起苗、装车、运输、栽植和养护队伍,环环相扣,保证造林成林;三是推行工程建设一把手负责制、质量责任追究制督查考核制等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确保我县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的健康发展。县四大班子领导对联系乡镇建设情况进行实地督导,协调解决建设问题。

四、多措并举,加强养护,促进农田林网工程造林成林

为了应对天干降雨偏少的不利影响,确保造林成效,巩固绿化成果,我县抢抓有利时机,坚持造管并重,以栽得下,保得住,能成林为目标,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营林、科技、管护三措并举,精心组织开展新造林管护工作,切实提高新造幼林地和未成林地林木保存率,新造林管护取得良好成效。各乡镇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后期管护,最大限度提高树木成活率、保存率,确保种一处、成一处,巩固好造林绿化成果,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

国土绿化工作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我县实施15个乡镇130个行政村的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20公里,栽植中山杉36万株,折合造林面积6000亩,新增农田林网控网面积约18万亩,全面完成市下达我县3年“618”行动: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重点乡镇14个,农田林网建设197公里的计划任务,为我县粮食生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3月3日,全市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县举行。张劲松副市长对我县农田林网建设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凤台县农田林网建设工作领导重视,机制灵活,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既抓住了植树造林的关键时期,又彰显了自己的特色,找准了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实实在在地把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618”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落到了实处,为全市植树造林树立了样板,做出了表率。各县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学习凤台县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提新水平。

主持人:种苗是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基石,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请县森林苗圃主任桂其兵同志介绍我县的中山杉良种培育情况。

桂其兵: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近年来,县森林苗圃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安徽最大、全国一流”中山杉育苗基地的决策部署,一手抓良种生产、一手抓质量提升,建成中山杉等耐湿树种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省级中山杉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选育省林木良种“皖柏1号”侧柏,2019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2022年被省林业局授予“全省林业系统先进集体”。

一、依靠科技,中山杉繁育成活率持续提高

2017年4月,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引进国家林木良种中山杉10多个品系。为提高扦插成活率,我们积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组织技术人员科研攻关。一是利用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引进中国林科院研发的ABT、GGR植物生长调节剂,探索提高中山杉扦插成活率的有效方法。二是请专家现场指导。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殷云龙、於朝广等专家先后来我圃进行技术指导,并共建博士工作站,为中山杉育苗提供技术支撑。现有中山杉扦插苗床5000平方米,标准化炼苗场20000平方米,利用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繁育中山杉小苗成活率可达90%,居全国领先水平,年扦插繁育中山杉种苗200万株以上,可出圃米径2-15厘米成品苗100万株。

二、政府支持,中山杉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实施3400亩的市级、县级林长责任区域-济祁高速凤台段中山杉育苗基地建设,栽植中山杉林苗两用林26万余株;二是实施2000亩的市级、县级林长责任区域-凤台县省级耐湿树种种质资源库建设;三是实施3000亩济祁高速回填取土坑中山杉育苗基地建设;四是实施凤台县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主栽树种选择为中山杉,共栽植中山杉36万余株。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近五年,每年完成省市下达本地区造林任务的60%以上。目前,凤台县森林苗圃管理的中山杉育苗总面积达8000余亩,真正成为“全国一流、安徽最大”的中山杉育苗基地,形成了平原地区林业特色品牌,中山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凤台县林地面积1万余亩,森林覆盖率增加近一个百分点。

凤台县森林苗圃中山杉良种培育已经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中山杉成品苗木远销重庆、河南、山东、江苏、江西及本省合肥、黄山、亳州、阜阳、宿州、安庆、池 州等地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内多个地区沿海、沿江、沿淮及低洼地、湿地造林提供了良种壮苗,也为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林长制改革和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作出了一定贡献。

三、产业拓展,耐湿树种种质保存卓见成效

为妥善解决沿淮境内码头、堆场集中整治后土地无法复垦的问题,结合采煤沉陷区水域面积大、耐湿树种品种单一、数量少的特点,2018年3月,凤台县决定对无法复垦的土地进行植树绿化、涵养水源,建设耐湿树种种质资源库2000亩。凤台县森林苗圃受凤台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开展耐湿植树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栽植中山杉、水杉、池杉、落羽杉等耐湿树种9万余株,被省林业局授予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为耐湿树种良种培育提供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淮河岸线码头、堆场等废弃地植被得以恢复,环境得以改善,同时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康养场所。项目建设为耐湿树种培育提供良种种质,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同时加强淮河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

谢谢!

主持人结束语:观众朋友,我们这一期的《在线访谈》节目马上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二位嘉宾来到直播室为大家服务,观众朋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在线提问
*您的姓名:
*您的意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