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

发布时间:2012-03-13 11:51信息来源:凤台县人民政府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10日在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县长  李大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加速发展,积极作为,过去五年成效显著

2007年以来,县十五届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招商强县、商贸活县、民营富县、科教兴县”战略,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五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77.1亿元(不含毛集、夏集、焦岗湖三镇,下同),增长到2011年的196.3亿元,年均增速12.1%。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10.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8.8亿元,增加2.7倍,连续突破20亿元和3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31.9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42.3亿元,增加3.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60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跨过60万吨台阶,连续五年丰产丰收,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重点县、全省绿化模范县称号。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6年的16.9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8.6亿元,增加1.3倍。三次产业比由2006年19.9:53.6:26.5调整到2011年的12.3:69.1:18.6,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7.6个百分点,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为凤台厚积薄发、加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重大突破的五年。先后实施了公共事业、扩权强镇、医疗卫生管理、农村综合改革等28项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工作,69户国有企业实施改制重组,1.6万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全县民营企业达到1505家,个体工商户达到1.4万户。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共引进项目565个,开工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86个,建成421个。实际引进内资1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47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816万美元。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成功引进海螺集团、皖北五金产业城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加快服务业发展,乐天玛特、苏果超市等商贸项目投入运营,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开展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大型农机下乡活动。金融业改革扎实推进,组建城投、滨投等三大投资公司,成立凤台村镇银行、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和2家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推进开发区建设,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4家。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发展不断加快的五年。坚持以规划引领建设,城区品位逐步提升,市政建设规模、建筑竣工面积、绿地面积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制定了乡镇总体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完成凤凰大道、平安大道、胶州路桥、明珠路桥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东西部第二通道凤台段建成通车。消防站、天然气综合利用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滨河湾、福海园等一批商贸中心和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谐家园一期、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增长78%,城区绿化面积514公顷。老城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建住宅127.6万平方米,拆除危旧房屋3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道路21万平方米、公共绿地92万平方米。凤凰湖新区建设全面推进,完成总规、控规、详规和各项专项规划,新区建设高位启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创建省级新农村示范点20个、市级20个;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生态村3个。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园林县城、全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县等荣誉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累计投入15.5亿元,实施159项民生工程,惠及全县63万人民群众。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5142元和3325元,增长到2011年的50504元和7041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2006年的36.9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76.5亿元。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7268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9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成功争取实施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基本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建成安置区134万平方米,8160户30708人搬入新居。“凤凰湖模式”受到省市肯定。城乡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过去的五年,是和谐社会全面构建的五年。各项社会事业累计支出46.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8%。科教兴县战略取得新成效,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84项,取得科技成果119项,授权专利151件。教育事业不断进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到99%和100%,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50.4%,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1万人。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群众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以县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为重点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在世界锦标赛和广州亚运会上我县籍运动员喜获2枚金牌、2枚铜牌。“送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花鼓灯、推剧等艺术文化精品屡获国家级、省市级大奖,得到海内外广泛赞誉和关注。依法治县、依法行政取得积极进展。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绩,社会矛盾进一步化解。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国防建设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城”。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和推进工作,全县共谋划项目459个,总投资109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2个,总投资994亿元。11个项目纳入省“861”计划,总投资300亿元。申报2012年省“861”项目18个,总投资176亿元。认真做好全市重点工程项目集中开工工作,共集中开工项目66个,总投资63.4亿元。全年共实施项目158个,开工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86个,建成29个。凤台电厂二期、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园、燕之坊粗粮加工项目开工建设。济祁高速线路走向最终确定。皖淮机械厂军工园、西部垃圾发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禹王泵站更新改造基本完成。永幸河枢纽拆除重建工程、龙江闸和菱角湖站更新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东风湖行蓄洪区调整改造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永幸河国家大型灌区项目、架河治理项目和淝左堤加固项目列入省水利厅“十二五”规划。西淝河船闸项目列入省交通厅“十二五”规划。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7亿元。

二是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建立“大招商”工作机制,全年共引进项目175个(包括续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54.5亿元,增长47%。实际利用外资1011万美元,进出口总额2695万美元,其中出口562万美元。积极参加豆腐文化节、皖粤对接会、厦洽会等节会活动,成功签约江苏雨润百万头生猪加工等22个项目,总投资91.9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园区保洁实现市场化运作。完成开发区二期总体规划编制。加大投资不达标企业和闲置土地清理整顿力度。全年共引进项目20个,实际到位资金7.1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工业总产值15.6亿元,财政收入6000万元。

三是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煤化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煤制天然气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杨村煤矿、海螺水泥二期开工建设,码头廊道建设基本竣工。凤台煤矸石电厂完成运行调试。启动桂集、顾桥2个乡镇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44.1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县属工业增加值增长50%。原煤产量3864万吨,增长2%;发电量86亿千瓦时,增长21%。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全县非煤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1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1亿元企业23家、1亿元以上企业14家。全年新增民营企业374家、个体工商户2776户,安排就业人员58230人,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67.1亿元,增长23.1%。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消减2.66万吨、1335吨、200吨,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48%、135%和142%,较好地完成“三减排”约束性指标。积极推广应用国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4万只,全年节约用电180万千瓦时。

四是三农工作开创新局面。全县“三农”支出12.9亿元,增长42%。夏粮连续八年丰产丰收,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31万亩,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获得国务院首次表彰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10家、县级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家。创建部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省级3个、市级21个。扎实推进蔬菜产业提升行动,保护地蔬菜面积达到8万亩,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个、省级1个。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个、省级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3个。水稻机械化栽植率达到45.2%,第二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机插秧示范县”。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5万亩。植树造林2.3万亩。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合各类资金3.02亿元,建设各类工程890处,完成土石方420万立方米。新建农村公路111.6公里,改扩建农村客运站2个。新建2座村镇生态式生活污水处理站、3座村镇压缩式垃圾转运站。

五是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启动老城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开工建设淮滨西路、平安大道。州来路、淮河路、滨河路改造、体育西路一期等道路工程通车运行,配套完成亮化、绿化、管线下地等设施,统一门头招牌和户外广告整治。城区污水处理管网加快施工。人行天桥、中山路、淮河大桥引线等路段人行道改造完工。体育场馆主体工程完成。职教中心、社会儿童福利院投入使用。老城改造顺利启动,“旭日蓝湾”625户居民征迁工作全面完成。彩虹大厦、中央广场开工建设。中山美食广场、东湖山庄、新城国际、自由飞翔主体工程完工。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启动国有林场棚改、东风湖农场棚改和国投新集棚改,人民家园主体工程完工,建成公租房150套,发放廉租住房货币补贴2180户、855万元。新增城市绿地9.3万平方米、路灯193柱、绿化护栏1196米、主干道亮化工程49处,拆除违章建筑2.2万平方米。城乡“畅通工程”顺利推进,投资8400多万元,全长90公里的马刘路、康焦路、苗孙路改造工程通车运行。淮北大堤、菱角湖排涝沟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加快凤凰湖新区建设,征用收储土地2000多亩,启动发展大道、南湖路桥等5条道路、2座桥梁建设。开工建设凤凰中学等公共配套设施。城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获得第二届“安徽省文明县城”和首届“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

六是搬迁安置迈出新步伐。加强政策调查研究,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安置区建设资金缺口和进度缓慢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大政策配套跟进力度,研究出台《凤凰湖安置区安置管理办法》、《乡镇安置区安置管理办法》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安置工程快速推进,关店乡安置区一期1068套安置房全面建成,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任务顺利完成,首批651户领取新房钥匙。凤凰湖安置区一期4700户、50万平方米安置房全面建成,强弱电、供排水、天然气等生活设施同步配套,目前已实施分房。全年建成安置楼66万平方米,完成搬迁安置任务5000户1.5万人。凤凰湖安置区二期三期、新集罗杨新村、桂集南宋新村、小麦原种场农场新村、关店竹园新村二期等安置点开工建设。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投入1200多万元,妥善做好“8.26”特大暴雨3000多名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核灾减灾、灾后返家、帮扶救助、安全稳定等工作,切实解决受灾群众实际困难,夺取了“8.26”特大暴雨救灾的全面胜利。

七是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大力实施50项民生工程,全县各级各部门咬定目标不放松,狠抓调度严督查,全力以赴抓落实,投入资金6.1亿元,其中县级配套2.38亿元,各项民生工程推进速度、实施效果明显好于往年,被省政府授予“2011年度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塌陷区被征地农民培训任务超额完成。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5个、农作物新品种6个,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荣誉称号。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建成农家书屋103个,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完工。全年累计送戏下乡200场次,送电影下乡2800余场次。县花鼓灯艺术团成功出访新加坡。花鼓灯艺校和新集镇陈巷村花鼓灯原始生态村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坚持加大教育投入,全年投入4.9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49个,建成留守儿童之家59个,提高全县教师待遇,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城镇居民医保、新农保参保任务超额完成,分别达到8.3万人、21.8万人。1个卫生服务中心、10个卫生服务站建成使用。投入1411万元,免除农民种粮一级排灌水费。投入1283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2000万元,新建改造村级泵站134座。投入3133万元,实施282个村 “一事一议”项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研究解决“老字号”群众上访问题。深入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关镇33个网格全面建立,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县推广。信访和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公安工作进一步加强,获得“全省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县”荣誉称号。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工作不断提升,外事、侨务、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工作持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扎实推进。

五年来,毛集、夏集、焦岗湖三镇立足各自实际,发挥特色优势,积极实施景区、城区、园区“三区互动”战略,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发展速度明显提高,项目实施势头强劲,招商引资形势喜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凤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凤台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加快凤台发展,把凤台的事情办好,必须把科学发展作为发展之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发展是解决凤台所有困难和问题的关键,要用发展的办法破难攻坚,促进凤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发展之先,要努力推进思想解放、观念转变和机制创新,坚持敢于担当的信念不动摇、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懈怠,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突破瓶颈、破除障碍、破解难题,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必须把重点突破作为发展之要,要坚持抓大事、办实事、解难事,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既要着力解决制约当前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又要着力抓好利长远、打基础的工作。以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等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之基,要牢固树立“有项目才能有发展、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理念,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争投资、上项目,以大项目、好项目的实施加大投资、夯实基础、增强后劲、提升实力、推动发展。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之本,要坚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狠抓就业、社保、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把改进作风作为发展之需,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积极进取的优良作风,坚持“干”字当头、“实”字领先,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这些重要启示和体会,是全县人民探索出的宝贵经验,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非煤产业比重偏低,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乡镇经济发展不均衡,园区经济发展滞后,非公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压力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难度加大;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信访压力加大,发展环境仍需优化;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单位依法行政观念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一些干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作风不够扎实,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奏响富民强县跨越崛起最强音

各位代表,站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我们要从更高的层次、以更宽的视野、用更新的理念,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客观分析凤台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运行中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需求增长放缓,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土地等要素和环境约束趋紧,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度加大,我们必须准确研判、正确应对。但是综合分析,我县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没有变,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没有变,加速崛起的趋势没有变。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争先意识,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凤台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双重使命”,更加奋发有为地加速推进凤台崛起进程。一是我国宏观经济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然拥有劳动力资源优势和不断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国家更加注重民生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导向,将形成强有力的内需拉动,特别是在4万亿水利投资、保障性住房投资、铁路建设投资、民生领域投资等政策的刺激下,可以确保我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二是安徽承接产业转移进入加速推进期。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中部崛起、皖江开发、皖北振兴和国家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等四大战略的实施,将迎来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和生态强省建设的黄金期。同时,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区受土地资源、商务成本制约,向外寻求发展空间的意愿将更加迫切,这将为凤台做强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三是合淮同城化进入实质发力期。在全省大发展、大跨越的背景下,淮南坚持推动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箭齐发,“四煤”发展优势凸显。淮南面临着国家加大对资源型城市支持、长三角扩容等诸多机遇,特别是合肥经济圈提速,合淮两市已签订交通、旅游、商贸等10余项合作协议,合淮“工业走廊”规划批准实施,这些为凤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凤台发展的后发优势进入持续释放期。随着煤制天然气、海螺水泥二期、凤台电厂二期等重大项目上马,各类工业园区的开工建设,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商杭高铁、济祁高速、淮河二桥的建成通车和全县城乡“畅通工程”的全面实施,凤台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工业和城乡发展基础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必将进一步提升全县发展条件、拓展发展空间。这些为我们加快发展增强了信心,蓄积了强劲的发展势能。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应当奋发有为。只要我们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赢得发展先机,增创发展优势,不断壮大自己,凤台大发展、大跨越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型发展”为引领,以富民强县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升级为主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四化联动”进程,全面构建“八大格局”,励精图治谋发展,全心全意惠民生,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凤台奋力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力争通过本届政府和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全县呈现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和谐安康的良好局面。到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分别达到400亿元和8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6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00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十强县前列,争创科学发展先进县,建成名副其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强县,使“淮上明珠”更加璀璨,使凤台人民更加幸福。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的主要战略任务是:

一是着力构筑大工业格局,提升跨越发展支撑力。牢固树立“工业园区化”理念,实施“工业突破行动计划”,推进园区建设全面提速,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着力打造“一区多园”,集中培植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巩固发展煤炭、电力和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矿山机械、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煤化工、风力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兼并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企业,挺起凤台工业的“脊梁”。力争打造产值超百亿元企业2家,产值超十亿元企业1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30家以上。围绕主要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催生一批“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不断壮大非公经济规模。

二是着力构筑大农业格局,提升跨越发展承载力。坚持土地产出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三高”并举,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以水利现代化为保障,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农村商品流通、农村金融、农村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六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稳粮食、扩蔬菜、强畜牧、兴水产、重加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特色成块、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实现粮食生产的良种化、水利化、机械化。加快发展规模养殖业,提高养殖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积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批发市场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学习借鉴外地合并流转、企业租赁、反租倒包、自愿互换和入股合作等土地流转模式,鼓励农民自愿转让土地承包权,加快土地经营规模化,促使农业经济较快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三是着力构筑大建设格局,提升跨越发展驱动力。按照 “两型城市”建设理念,积极实施“东进、西延、南伸、北拓”城市发展战略,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加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净化、亮化、美化、绿化、硬化、智能化和文化水平。坚持不懈开展文明创建,形成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数字化、网格化、市场化城管,打造滨河滨湖新城,实现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建成皖北地区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中等城市。围绕“两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凤凰湖新区开发建设。按照“一主三轴”发展框架,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城镇化体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集中项目,整合资金,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编织大路网,构建主骨架,打通内循环,提升畅通率,开发淮河岸线,打造皖北物流中心”的目标,实施“畅通工程”,着力构筑以商杭高铁、济祁高速、淮河二桥、省道路网、淮河水运为主干,以县乡道、村村通为脉络,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培育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发展。着力构建功能完备、服务高效、供给良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四是着力构筑大开放格局,提升跨越发展竞争力。坚持对外扩大开放,对内深化改革,充分利用县内县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进企业经营、要素配置、体制机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对外开放,实现由自我积累的内源式发展向内外联动的开放式发展转变。紧紧抓住国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主动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建立以商招商、以园招商等多元化引资模式,主攻超亿元、超10亿元大项目,主攻世界、国内500强企业和上市企业、央企民企。通过大项目、大企业引进,以技术改造、加工延伸促进现有产业内部提升,以科技创新、引资嫁接实现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坚持引资和引智并举,大胆引进高层次、紧缺性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全国化”战略,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高素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改革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水利、文化、投资公司、财政管理体制和招投标等方面改革。稳妥做好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工作。抓紧抓好统计改革。着力完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五是着力构筑大教育格局,提升跨越发展推动力。经济要发展,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关键。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实施“教育振兴工程”,加快构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农民培训”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公办民办体制并存的大教育格局,逐步打造全省教育强县。基础教育按照“学前教育多元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的发展思路,加大财政投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提高校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名师培育、引进和激励机制,积极实施“人才强教”、“名师强校”战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立足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化为导向,积极构建办学形式灵活、专业结构合理、技能特色鲜明、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支持和鼓励人民群众进行学历进修和专业知识培训,在全县营造学文化、学技术、学专长的喜人景象。干部教育采取对口培训、挂职锻炼、外出学习、中长期进修、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党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农民培训突出实用技能操作,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建立大教育格局,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着力提高全县人民的整体素质,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为凤台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智力支撑。

六是着力构筑大文化格局,提升跨越发展凝聚力。文化是社会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和人文精神构成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普查为基础,以规划为龙头,以挖掘为路径,深入提炼凤台文化元素,精心打造“淮河文化、民俗文化、水文化、花鼓灯文化、推剧文化”等文化名片,拓展文化、体育、旅游、电视、广播等事业互融共进的大文化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培育文化产业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抓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全县形成以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育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文体站为骨架,以城乡文化活动场所为依托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抓好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创作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建设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强化廉政文化,打造诚信文化,弘扬新风正气,塑造城市精神,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县的转变,逐步形成文化经济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七是着力构筑大民生格局,提升跨越发展保障力。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建设幸福凤台、打造全省一流民生县为目标,重点发展就业、保障、卫生、安全、环境、居住、养老等社会事业,加大财政投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城矿乡统筹、部门统筹、项目统筹和资金统筹,打好民生工作“组合拳”,建立大民生工作格局,形成组织推进有力、部门配合顺畅、政策衔接紧密、资源利用高效的局面。按照“保基本、先起步、全覆盖、再提高”的基本思路,健全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城乡社会救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制度全覆盖。扎实推进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抓好重大疫病防控,提升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多享改革发展成果。

八是着力构筑大和谐格局,提升跨越发展向心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化解机制,提升全县各级公安机关维护信访稳定的能力,依法管理,综合施策,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十大工程”建设,用3-5年的时间,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凤台特色的社会管理服务新体系。把沉陷区综合治理作为凤台最大的民生项目、最重要的社会管理工程,规划引导,开拓创新,推动单一的住房安置向综合安置模式转变,统筹解决好采煤沉陷区农民的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在凤凰湖新区精心打造全省一流的“搬迁安置”典范、“城乡统筹”典范和“承接转移”典范,努力实现沉陷区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积极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按照“宜耕则耕、宜村则村、宜林则林、宜水则水”的原则,加大塌陷稳沉区土地、水系、植被修复力度,加强稳沉区水面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把沉陷区变为开发区、生态区和希望区。

三、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崭新局面

各位代表,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落实省市第九次、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调结构、推改革、抓项目、增投资、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坚定不移发展园区经济,切实筑牢工业基础。坚持一手抓深煤产业,一手抓非煤产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5亿元,增长30%。加快煤制气循环经济园、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园、化纤工业园、匡克防护服加工园、皖淮机械厂军工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进度。加大顾桥、桂集、凤凰等乡镇工业集聚区功能配套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服务煤制气一期、杨村煤矿、凤台电厂二期、顾桥矿南风井、张集矿技改等煤电化项目建设。以园区为依托,大力推进海螺水泥二期、皖能垃圾发电厂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扶持中煤亚太、南方煤机等煤机企业开发生产成套设备。大力引导“桂顾马尚”民营经济走廊组建粮食加工企业集团。按照“做强一期、做大二期”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提质增效。花大力气抓好开发区企业清理整顿,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工程,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改革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积极推进“飞地经济”,建立分园、托管园、共建园等新型发展模式,在大项目引进、大产业培育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实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排名制度,重点对20强企业实行一季度一排名,对综合排名靠前企业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 户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营造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投入,实施微型小型企业成长工程,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全年新增民营企业300户以上、个体工商户2600户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

(二)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大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重点实施“双十”工程,高标准、快速度、严要求推进项目,全年实施各类项目287个,确保完成11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按照“续建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保持项目建设有序有力推进。续建项目抓竣工,重点加快永幸河泵站重建、岳张集安置新区、菱角湖排涝站等55个续建项目建设,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受益。开工项目抓进度,抓紧开工皖北五金产业城、国力液压、稻香花园等118个重点项目,早日形成实物工作量和形象进度。前期项目抓开工,重点抓好汽车客运站、朱马店工业集聚区等59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济祁高速公路凤台段等项目开工建设。储备项目抓落地,加强项目谋划编制,重点抓好沉陷区水系修复、河东片区老城改造等55个项目的编制工作,保证项目储备规模稳定在2000亿元以上。建立项目谋划与推进工作例会制度,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实行领导挂帅、专班研究、专人攻关,确保速度。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建立招商引资“策划-谈判-落实”机制,坚持招大引强,全年引进内资60亿元以上,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

(三)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切实拓宽增收渠道。按照稳定总量、提升品质、突出特色、培育亮点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三农”工作。扎实开展稻麦“吨粮县”创建活动,突出抓好60万亩优质小麦和5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发展以特色蔬菜、特色经济作物、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水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积极创建蔬菜规范化生产基地10万亩,加快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升级步伐,提升“菜篮子”工程保障水平。加大对养殖大户扶持力度,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探索采煤沉陷区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加快燕之坊粗粮加工、雨润百万头生猪加工等龙头企业发展。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家、标准化示范区2个。“三品”认证5个以上。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建立县级土地流转中心,在杨村、尚塘等乡镇开展土地托管试点工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抓好村级泵站新建改造、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西淝河洼地治理工程、凤凰湖排涝站等项目。完成成片造林3620亩,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3万亩。加强新型农民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创业就业。切实做好农技推广和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栽植工作,水稻机械化栽植率达到50%以上。加强新农村建设,积极整合农房改造、危房改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坚持“成熟先行、集中扶持、重点建设”的原则,加大投入,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大力实施“千村百镇”和“农村清洁”示范工程,争创并完善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点20个、市级20个、绿色小康村8个。完成10个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力争解决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村级道路和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危桥改造18座。快速启动泥古路、潘谢路、界武路和一批乡镇道路建设。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实施土地“双保工程”,完善用地保障机制,整理土地0.3万亩。

(四)与时俱进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切实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制定出台全县服务业发展规划、凤台县商业网点规划等专项规划。打造体育场商业圈,完善万嘉购物广场、新城国际、福海园和滨河湾商业圈。开工建设上海家居广场。积极引进商业综合体。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改扩建博源农资配送中心,加快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园建设,培育皖北乃至全省最大的米面交易市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依托淮河岸线资源,发展煤炭物流。扩大汽车、休闲、娱乐、健身等新型消费,推动咨询、评估、会计、法律等服务业发展。规范金融业发展,推进凤台联社改制。深化拓展乡村服务业,深入推进“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增配送中心2个、连锁经营网点23个。新增关店、桂集等乡镇“新网工程”项目。加强文化大县建设,制定出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意见。加快花鼓灯艺校建设,大力推进乡镇文化站所、农家书屋等工程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继续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认真组织“四进一下”等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加快制定全县旅游业总体规划和景区规划。围绕“一山、一湖、一带、一村”四个中心,做大做强茅仙洞风景区、八一林牧场国家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凤凰湖休闲度假区。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拓展旅游市场。

(五)持之以恒加快城市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强化规划引领,全面完成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坚持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推动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淮河二桥、102省道、308省道建设。按期完成济祁高速征地拆迁任务。完成农水路、青年路等5条城区主干道“白加黑”改造工程,实施4.8万平方米城区人行道改造工程。抓好殡仪馆改扩建、城市规划展示馆、烈士纪念馆、城防堤公园、政务服务中心、气象观测站、国防指挥中心、老年公寓等社会公共事业项目。县委党校投入使用。继续推进淮北大堤综合整治。改造菱角湖排涝沟,实施两侧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实现雨污分流、管理长效、清水长流。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引领,创建全省绿化模范城和全省环保模范城。按照“统一规划、成片改造、先易后难、成熟先行、规范程序、市场运作、稳妥推进”的总体思路,推进老城区改造,建立项目库,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开工建设“旭日蓝湾”,力争实施“州来新城”等4处老城改造项目。加快凤凰湖新区建设步伐,完成10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不断完善专项规划。开工建设州来北路、环湖大道、胶州北路、明珠北路、南湖北路等新区道路。加快和谐家园三期、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落实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新建廉租住房304套、公租房1000套、棚户区改造住房500套,发放廉租住房货币补贴2200户。按照全国文明县城标准,真干实创,建立督查和责任追究机制,持之以恒加强文明创建。探索城管体制改革,建设“数字化”城管系统,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逐步推动城市管理向市场化、精细化方式转变。

(六)坚持不懈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精心实施省、市35项民生工程,将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村村通延伸工程和村级泵站新建改造3个项目列入县级民生工程,科学安排,合力推进,确保实效。优先发展教育。制定完善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资源整合布点规划。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开工建设凤台实验中学、实验二小、凤台一中新教学楼。凤凰中学投入使用。改扩建凤台二中。完善职教产业园配套设施。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29所幼儿园。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寄宿学校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创建全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示范县。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新技术。全年申请专利130件,授权40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品6个、创新型企业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争创省著名商标3个。着力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坚持以园区吸纳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实施县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乡镇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站项目。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农户”,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0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750人,完成就业技能培训4000人、创业培训400人。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增加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收入,提高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和新农合工作。完善“五险合一”,基金征缴率达到90%以上。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县医院外科综合大楼建设。改扩建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所。加快引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入驻凤凰湖新区。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不断扩大医疗保险“三张网”覆盖率。进一步健全疫病防控、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应急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力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快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创新完善搬迁安置推进工作机制,加快凤凰湖安置区三期、关店安置区二期等7个安置工程建设进度,完成7200户、2.5万人的搬迁安置任务。积极申报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安置区和谐稳定。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加快县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和污泥处置项目建设。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畜禽养殖场等面源污染管理。抓好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完成城区燃煤小锅炉更新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全年节能减排任务。

(七)深入细致加强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协调处理好各社会群体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凤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总结推广城关镇“网格化”社会管理经验,推进“电子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管理组织化、服务化水平,打造“小网格、大服务”,提高社会管理组织效能、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加强对流动人口、境外来凤人员、重点青少年群体、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艾滋病人等特殊群体的管理服务。认真做好防范处理邪教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深化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推进联合接访大厅(中心)、维稳综治办(中心)建设,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把社会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健全网上网下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促进信息网络健康有序发展。加强重点行业场所和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管理。继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重拳打击非法传销、非法集资、商业欺诈和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三同时”制度,突出抓好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加强重点物品管理,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监管责任体系,提高防范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能力。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坚持政府信息公开,继续办好“阳光热线”,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认真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切实加强法治凤台建设。提高法律援助规范化水平,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加强公安机关职业素养和能力素质建设,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实施民族乡村“优先发展提升行动”,积极支持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做好外事、民族宗教、对台、地方志、档案、物价、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

四、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当前,我县正处于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县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必须志存高远、勇挑重担、破浪前行,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用不断提升的工作效能,换取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要强化以谋划发展为龙头的能力建设。牢固树立超前谋划的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善于从形势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善于从深入学习中理清发展思路,善于从群策群力中破解发展难题,抓好全局性、牵动性、导向性的大事。坚持统筹兼顾,有效整合行政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协调好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解复杂矛盾的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从战略高度、全局角度、谋划深度上加快宏观政策项目化、上级精神凤台化、外地经验本地化、原则规定具体化。

要强化以依法行政为保障的执政理念。坚持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是政府运行的基本规范。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原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大力倡导和深入开展政府公务人员学法、守法、用法、维法活动。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文明执法。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要强化以实干实效为核心的务实作风。加快凤台崛起,关键在于实干。完成今年任务,关键在于落实。要大力弘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实干精神、争分夺秒的抢先精神、迎难而上的攻坚精神、敢想敢干的拼搏精神、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做到既谋战略、又谋战术,既会出题、又会做题,既有想法、又有办法。定下的事要迅速执行到位,看准的事要坚决落实到位,困难的事要切实解决到位。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向市场要项目、要资金,用一流的标准抓项目、抓投资,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先发。

要强化以机制创新为抓手的闭环管理。坚持决策、执行、监督、反馈、考评等环节的有机统一,逐步在政府、部门和行业之间形成闭环管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对重大决策部署,要明责任、抓到位、见实效,严格执行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加强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绩效考评,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加快推进政务公开,更加注重公共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部门和领域的信息公开,坚决防止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要强化以清正廉洁为基石的政府形象。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建立健全惩防体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和改进政风行风评议,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对政府部门关键岗位、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监督制约,严防权力寻租。完善政府投资监管,规范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工作。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对违法违纪行为,绝不姑息,决不迁就,绝不手软。深化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严格控制“三公”支出,树立行政机关廉政勤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凤台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坚信,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我们加快崛起的坚定步伐。让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共同谱写凤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附:

特定名词解释

 

2枚金牌、2枚铜牌:我县城关镇籍运动员魏乐于2010年11月在第十六届亚运会上分别获得男子250米、男子500米龙舟项目2枚铜牌;于2011年8月在第十届世界龙舟锦标赛上分别获得男子500米、男女混合500米龙舟项目2枚金牌。

两型城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滨河滨湖新城:滨淮河滨凤凰湖新城区。

一主三轴:“一主”指凤台县城(包括城关、刘集、凤凰、李冲4个乡镇和1 个经济开发区)。“三轴”一是沿凤利路的城镇发展轴,包括桂集、顾桥、古店、朱马店和尚塘5个乡镇;二是沿凤蒙路的城镇发展轴,包括丁集、关店、大兴集3个乡镇;三是沿西淝河的城镇发展轴,包括新集、岳张集、钱庙、杨村4个乡镇。

社会管理创新“十大工程”:民生工程、和谐稳定工程、社区提升工程、融入回归工程、基层基础工程、云海战略工程、平安宜居工程、扶助延伸工程、虚拟社会工程、素养提升工程。

飞地经济: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模式。

   “双十”工程: 十大产业类、十大城建及基础设施类工程项目。

   “三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土地“双保工程”: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工程。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

新网工程:指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

四进一下: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下农村。

一山、一湖、一带、一村:一山指茅仙洞景区八公山余脉,一湖指凤凰湖,一带指茨淮新河水利风景带,一村指花鼓灯生态村陈巷村。

零就业家庭:指城镇家庭中,所有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且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家庭。

零转移农户:农村家庭中,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家庭成员中无人员外出务工或在二、三产业从业的家庭。

五险合一: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五种保险统一征收管理,实现社会保险证卡统一、票据合一。

医疗保险“三张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安全生产“三同时”: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公支出:公务招待、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境)。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