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件】凤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凤台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凤台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凤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3月4日
凤台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
实施方案
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对于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绿色发展、增强肉牛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皖政办〔2023〕11号)、《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淮府办秘〔2023〕57号)精神,加快推进“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促进我县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的,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联农带农为原则,以科技兴牧、品牌强牧、延链强链为抓手,聚焦产业短板,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全面推进十大行动实施,不断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加快构建肉牛全产业链,形成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打造长三角优质肉牛生产供应基地,为推动凤台农业强县、美好凤台建设贡献力量。
(二)主要目标。到2027年,全县秸秆饲料化和肉牛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25%左右,肉牛饲养量达4.6万头,其中出栏2.3万头,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力争将我县创建为肉牛振兴示范县,实现肉牛全产业链产值10亿元以上的产值目标。到2030年,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40%左右,全县肉牛饲养量力争达到6.8万头,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秸秆饲料生产供应体系构建行动。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过腹增值。建立健全秸秆和饲草收储、加工、流通、配送体系,促进水稻、小麦、玉米秸秆等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支持肉牛、肉羊、奶牛养殖主体秸秆饲料化利用,对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永久性黄(青)贮窖、干草棚,单户收贮秸秆黄(青)贮发酵饲料100吨以上、秸秆干饲料50吨以上的,分档予以支持。支持饲料加工机械购置,将养殖场(户)购置秸秆饲料(草)收获加工运输设备与畜禽养殖机械、畜禽产品采集储运设备、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病死畜禽处理设备等农机装备一并按规定纳入补贴范围,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到2027年全县建设1家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企业。(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排名第一的为牵头责任单位,以下责任单位均包括各乡(镇)人民政府,不再单独列出)
(二)实施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构建行动。围绕增加基础母牛产能、推进品种改良、优化肉牛品种结构,提升我县肉牛品种市场竞争力,支持种公牛和基础母牛引进,为肉牛养殖企业开通种公牛、基础母牛引进的绿色通道,优先审批、优先检测。县财政对单场(户)成功使用10枚以上胚胎并产犊的,每枚胚胎补助1000元。支持奶公牛犊育肥、奶牛繁殖肉用犊牛等饲养模式。县财政对现存栏能繁母牛规模超过30头的肉牛养殖主体,按照“见犊补母”的原则,每头母牛每产一犊补助200元。对开展肉牛冷配工作冷配设施齐全、服务农户满意、配种档案记录完善的肉牛冷配站(点)加强规范化建设,县财政对每个肉牛改良冷配站(点)每年给予3-5万元的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肉牛改良基础设施设备配套及业务开展等专项支出。到2027年,全县力争建成能繁母牛改良头数不少于500头的肉牛改良冷配站(点)3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财政局)
(三)实施肉牛规模养殖体系构建行动。按照“小群体、大规模”“龙头带动、分户饲养”等发展路径,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牧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优先支持发展基础母牛繁育,鼓励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市场”等方式,带动养殖户适度规模饲养基础母牛,探索“母牛分户饲养、犊牛集中育肥”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订立育肥购销合同,形成担保贷款、托养分红、订单生产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养殖增收。支持奶牛养殖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大力推进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到2027年,全县肉牛规模养殖场达到30家左右,创建市级及以上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
(四)实施肉牛屠宰加工体系构建行动。加快推进“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发展模式,推动就地屠宰,促进“运活畜”向“运鲜肉”转变。支持李冲回族乡等有条件的乡镇新建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推进肉牛屠宰加工企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对县内新建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年度利用银行贷款超3000万元的,县财政最高按照5000万元贷款额度给予实际贷款额度1%的贴息补助;对年销售收入初次达到5亿元以上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县财政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补贴;对县内新建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屠宰具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的育肥出栏肉牛且年屠宰量初次达到1万头以上的,县财政按每头20元给予奖励。到2027年,全县力争建成肉牛屠宰加工企业1家,肉牛屠宰能力达到3万头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
(五)实施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构建行动。实施品牌培育行动,积极推进和创建“淮南牛肉汤”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以绿色为主导的“二品一标”产品生产。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的牛肉汤代表性企业和品牌,支持协会、企业在长三角地区设立淮南牛肉和淮南牛肉汤直销店、专柜等,不断提升牛肉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探索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和预算单位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牛肉销售渠道。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带动能力。强化肉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大力发展观光旅游、餐饮服务和展会经济,促进肉牛产业与文化、旅游、科普、娱乐等产业融合,形成一二三产紧密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到2027年,培育牛肉深加工企业1家以上,力争年产值超亿元。(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
(六)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构建行动。支持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促进我县粪污处理中心有效运转,提升综合处理能力。强化指导服务,集成推广投入成本低、养殖户认可度高的新技术新模式,大力推广肉牛发酵垫料养殖和牛粪种植食用菌等利用途径,全面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的“3+N”路径模式,指导养殖场(户)规范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推动解决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处理难题,打通农牧循环“最后一公里”。支持我县依法依规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大力实施畜禽液态粪肥还田利用、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提升等工程,促进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推动畜禽粪污由“治”到“治用兼顾,以用为主”的跨越转变,全面提升肉牛绿色养殖水平。支持中小规模养牛场(户)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对全县规模养牛场(户)新建或改造达到《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的通知》(皖农牧函〔2023〕126号)要求配套建设雨污分流、固体及液体粪污贮存发酵设施及零排放场床一体化牛棚舍的,按照存栏规模50-200头及200头以上分档给予一定的奖补支持。到2027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七)实施肉牛疫病防控体系构建行动。完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保障公益性事业经费支出,加强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兽医实验室建设,提升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应急管理等能力水平,全力做好肉牛疫病防控。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健全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体系和补助机制。依托兽医行业相关企业、社会组织、防疫服务队等主体,进一步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鼓励将强制免疫、养殖保险、无害化处理、协助检疫等兽医公益服务事项交由社会化服务体系(机构)承担。鼓励基层畜牧兽医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为肉牛养殖场(户)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完善配种、防疫、诊疗、营销等服务功能。到2027年,确保全县口蹄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7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
(八)实施肉牛融合发展体系构建行动。积极推动肉牛振兴示范县创建,培育壮大肉牛产业集群,推动肉牛产业全链条发展。着力推动“秸秆变肉”养牛示范乡镇创建。支持有条件的乡镇,结合现有养殖基础,统筹安排饲草料种植、秸秆收贮、肉牛养殖、疫病防控、散养户粪污集中收贮、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大力发展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到2027年全县首批打造3-5个“秸秆变肉”养牛示范乡镇(每乡镇年饲养量达3000头以上)。鼓励其他乡镇结合“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积极争创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肉牛产业强镇。对当年肉牛饲养量排名前3名且当年饲养量新增1000头以上排名前3名的乡镇,县财政对每乡镇给予10万元的奖励资金。对实现养殖场建设规范化、粪污处理资源化,肉牛当年饲养量新增1000头以上,且增量位于淮南市前10位的乡镇,申请市财政给予每乡镇20万元的资金奖励。到2027年,创建县级以上肉牛养殖强镇6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财政局)
(九)实施肉牛数字赋能体系构建行动。推进省级和市级智慧畜牧数据平台在我县试点,实现肉牛产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肉牛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对全县肉牛佩戴识别耳标、登记造册,实现肉牛产业“数字化管理”。采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全程记录养殖、检疫、调运、屠宰、流通等各环节信息,提升肉牛产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到2027年,我县肉牛产业纳入省级和市级肉牛产业智慧畜牧数据平台管理和运营。(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十)实施肉牛产业招大引强行动。利用好淮南牛肉汤产业支持政策,集中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培育绿色食品产业“增长极”。建立招商引资目标企业信息库和重点客商资源库,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引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等大型企业、龙头企业、配套企业。(责任单位:县招商服务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工作专班,设在县农业农村局,承担具体工作,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各乡镇比照县级成立工作专班,乡镇长任组长,分管乡镇长及有关站所、行政村为成员。将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针对年底考核情况予以表彰奖励,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工作专班)
(二)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和撬动作用,支持肉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2024-2027年县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专项扶持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支持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奖补及设立肉牛特色农产品保险。争创省级“肉牛养殖示范县”,积极争取各级奖补资金,用于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工作专项经费支出。充分利用政府一般债、专项债券资金和脱贫攻坚衔接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推动设立肉牛特色农产品保险,保费不超过500元/头,各级财政补贴保费的80%(其中省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为40%,县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为40%),养殖场(户)自缴保费的20%。加快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推动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基金等金融工具联动。鼓励银行机构研究创新肉牛专属信贷产品,积极开展养殖圈舍、设施设备、肉牛活体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扩大信贷产品覆盖面,简化审批程序,降低贷款门槛,优化贷款模式,不断满足肉牛产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主体资金需求。(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
(三)加强用地服务保障。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支持保障肉牛产业发展空间需求。支持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依法依规合理利用林地资源,鼓励闲置、废弃养殖场改造升级。通过采取弹性供地、点状供地等多种方式,优先保障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用地。支持从处置存量土地相应核定的新增建设计划指标中,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肉牛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
(四)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农技推广机构、创新型企业等力量,成立肉牛产业专家服务团队,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重大政策、举措、规划编制、技术决策咨询等服务。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培养计划,定向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充实畜牧兽医基层专业人才力量。通过技术培训、帮扶指导和专家讲座等形式,持续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探索开展“科技特派员(团)+企业+基地+合作社”等服务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加强技术推广和服务,不断提高肉牛养殖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人社局)
(五)营造良好环境。县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金融监管、招商等部门要主动做好肉牛产业项目选址、立项、用地审批、用水、用电、环保、金融担保等指导服务,依法简化审批程序,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新建肉牛产业项目落地投产,以实际行动吸引业内龙头企业在我县投资发展肉牛产业。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新媒体等大力宣传“秸秆变肉”、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秸秆变肉”和肉牛产业振兴的浓厚氛围。及时总结和推广“秸秆变肉”和肉牛产业振兴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开创肉牛产业发展新局面。(责任单位: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工作专班、各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
以上同类政策达到国家、省、市、县级奖补标准的,不重复奖补(可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