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凤台县(含毛集实验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解读

发布时间:2024-07-03 10:40信息来源:凤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规划背景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凤台县委县政府、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成立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编制团队在调研座谈、资料收集、数据整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凤台县(含毛集实验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

二、编制意义

《凤台县(含毛集实验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县域首部“多规合一”的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县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指导县级相关专项规划和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三、规划过程

1)基础研究阶段

2020年4月规划启动编制,经过现状调研、部门座谈、专题研究等过程,于2020年10月形成主要规划专题初步成果,于2020年底提交第一轮三条控制线划定成果,于2021年3月形成规划初稿。

2)规划方案编制与论证阶段

规划初稿征求了部门和相关单位意见,并向县委县政府、实验区工委管委会、县资规局、区国土资源局和市资规局汇报,于2021年10月通过专家咨询会审查;2022年5月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工作部署,在市资规局统筹下开展我县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三区三线”成果于20229月通过审查并入库使用。

3)规划成果报批阶段

“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基础上,落实《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淮南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要求,衔接《凤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毛集实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成果(征求意见稿)于2023年3月征求社会和公众意见;2023年5月完成成果合法性审查;规划经县资规委会和区资规委会审议后,于2023年5月30日,提交县政府常务会审议;2023年6月4日,规划通过市级专家论证会;2023年6月26日,规划通过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3年7月—2024年5月,规划征求市直部门、相邻县(区)意见,经市级技术审查组多轮审查精校并修改完善后,2024年5月27日通过市资规委会审议,2024年6月7日,规划获市政府批复。

四、规划目标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落实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五、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围绕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从国家使命、区域视野、地方责任和人民期盼的多维度出发,针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科学确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修复的指导思想城市性质、规划目标和空间策略。

(二)“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以三条控制线为刚性约束条件,优化细化主体功能区构建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三)优化农业空间格局,支撑推进乡村振兴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彰显淮北平原地区资源环境特色,优化农业农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格局,形成县域农业空间格局。强化村庄规划管控引领,统筹县域村庄布局,支撑凤台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推进采煤沉陷区修复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以采煤沉陷区保护修复为重要任务,突出河流水系生态廊道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五)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落实市级规划确定的城乡空间格局的总体要求,强化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镇集约集聚,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与布局,保障产业与创新空间发展。进一步落实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要求,推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形成节约集约、高质高效的城乡空间。

(六)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活力

尊重自然山水本底,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构建凤台城区一毛集城区“双中心”空间结构,引导城镇空间集聚发展。统筹安排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殡葬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安排居住用地,推进社区生活圈建设。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管控,系统建设公共开敞空间,稳步推进城市更新。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国土空间魅力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山水融城的独特空间魅力,强化自然遗迹和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保护,促进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优化空间形态,塑造“山水环抱、三湖辉映、文绿相融、能源名城”的整体城乡风貌特色,彰显山水融城的空间魅力。

)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立足长三角一体化与准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叠加区域,强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联系,形成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完善区域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中心城区道路网系统,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加强河湖保护,严格落实防洪、排涝、排水设施布局要求,健全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体系,提高城市安全韧性。

(九)融入区域格局,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中部崛起、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重大战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合淮同城化,促进市县一体化发展,注重与周边县区产业分工协作,加快构建江淮运河文化旅游走廊,主动融入“大八公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格局,全面建设合肥都市圈辐射皖北地区的战略支点。

(十)完善实施保障,提高空间治理现代化能力

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多规合一”改革的决策部署,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强化对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依托协调矛盾冲突。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六、创新举措

规划坚持问题、目标与结果导向,突出凤台县发展特色,解决实际问题,以国土空间的优化保障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一是促进转型,夯实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强化区域煤电化能源保障。二是区域协同,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协同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强化与淮河流域、上下游城市协同,共抓沿线生态保护与修复。三是集聚高效,以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构建凤台城区—毛集城区“双中心”空间格局,引导城市主要功能与人口集聚。四是系统保育,严格保护、优先保护重要生态空间,构建全域“一屏五廊多点”的生态格局,系统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五是保障农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六是彰显魅力,支撑淮河流域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建设,加强焦岗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八公山风景区、慰农亭、摩崖石刻、寿唐关、曹集茶饮、马戏灯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彰显文绿相融、能源名城的空间魅力。

七、保障措施与下一步举措

按照“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凤台县下一步将在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规划有效传导与落实。

八、政策咨询渠道

解读机关:凤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毛集实验区国土资源局

解读股室:凤台县国土空间规划股毛集国土资源局规划科

解读人:刘中廷、朱梦男

联系电话:18155499587、15665549794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