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2024年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食安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工作要求,全面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严把食品安全关口,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和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位推动、精心部署,守牢食品安全“责任田”。一是坚持高位推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食品安全重大决策部署,研究部署食品安全领域重点工作,集中整治食品安全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力有序推动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县委常委会委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二是健全工作机制。通过优化督导频次及方式、包保流程、主体分配,动态调整清单和取消督查检查事项等工作措施,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切实减轻基层压力,全力提高包保督导工作实效。出台《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具体举措》、印发《凤台县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定》,建立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协调联络机制,强化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网上巡查和校园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置制度,规范校园食品安全网上巡查和投诉举报处理工作,进一步防患化解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建立食品药品领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惩戒协作工作规则,加强涉及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工作,有效震慑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三是强化目标引领。根据食品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印发《2024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制定食品生产、流通、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及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等工作要点,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到位、时间节点清晰、推进措施有力、保障机制有效,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四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县各级包保干部根据《任务清单》切实开展2024年度包保督导工作,逐项督促市场主体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目前,我县A级主体2家;B级主体52家;C级主体242家;D级主体6656家。截至目前,累计包保督导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5018家次,督导覆盖率100%,发现问题12104个,已全部整改完成。
(二)建强队伍、提升水平,夯实食品安全“支撑点”。一是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积极推进乡镇食安办和基层市场监管所规范化建设,全县15个基层市场监管所全部完成规范化标准化建设,16个乡镇的食品安全“四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全部纳入监管网格,县、乡镇、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区域全覆盖。二是加强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可视化监管系统建设,推动全县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接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可视化监管平台。目前,有117家餐饮服务企业(含集中用餐单位)、6家食品生产企业、1家食品销售企业接入监管平台。积极利用可视化监管平台开展食品安全网上巡查,2024年,网上巡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30余家次,发现并整改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44个。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全县380家农产品种养殖企业注册“农安康”,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工作。粮食部门推动5家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现地方储备粮信息化监管实现全覆盖,全县“智慧皖粮”信息化设施设备全年平均在线率为99%。三是加强食品安全培训考核。县食安办举办培训3期,培训乡镇食安办和“两个责任”工作专班人员90人次,各乡镇食安办对食品安全“四员”和D级包保干部开展了全覆盖培训。市场监管部门线上线下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线下培训7场次,培训抽考各类食品安全管理人员580人,利用省局“两库一平台”培训考核餐饮服务单位1574人,利用“特食小程序”考核特殊食品从业人员623人。卫生健康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培训,规范网报系统操作,提高全县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能力。四是以赛促学提升技能水平。积极参加全市快检人员培训会议暨业务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积极参加省食药安办举办的2024年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故事大赛,取得了全省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积极参加全省保健食品科普宣传志愿者能力展示竞赛活动,取得了全省三等奖的好成绩。实施“食安名坊”培育行动,成功培育2家“食安名坊”,以点带面推动食品小作坊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严字当头、全程管控,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一是强化源头防控。农业农村部门指导种植养殖户落实重点品种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严格农药兽药使用管理,严控常规药物残留超标。指导农户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动产地直销农产品带证销售。持续推进“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对3户豇豆种植户进行了建档立卡。二是扎实日常监管。以“食安守护”攻坚行动为抓手,聚焦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特殊食品、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落实六个方面,严格按照上一年度末确定的企业食品风险等级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结合实际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一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县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特殊食品各业态共5600余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全覆盖监督检查,对高风险经营主体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发现并整改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28000余个。三是细化过程管控。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开展豆制品生产、白酒小作坊等专项整治;对预制菜生产企业,香精香料使用、压片糖果等产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加强食用植物油运输监管;对大米质量安全风险排查防控开展“回头看”;实施淮南牛肉汤生产企业2024年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监管,加强春节期间“年夜饭”监管;认真做好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加大对入网食品经营单位和无堂食外卖餐饮单位检查力度,全面推广“食安封签”,确保线上线下同标同质;组织开展“小饭桌”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加强食品销售环节监管,规范食品流通环节散装食品标签标识,开展散装白酒“随机查、随机检”“年货一条街”食品销售安全专项检查;深入做好农村食品经营店规范化建设工作,持续开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活动。组织开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整治专项行动。四是强化风险严控。常态化开展快速检测,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43381批次,完成年度任务的111.45%,其中,不合格375批次,不合格率0.86%。农业农村部门完成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5120批次;开展风险监测,农业农村部门完成风险监测861批次,不合格5批次。卫生健康部门开展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4家哨点医院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累计报告病例1278例,完成年度监测任务的102.24%。加强监督抽检,市场监管部门完成2024年食品(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任务1285批次,其中,食品监督抽检718批次,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567批次,不合格40批次,全年抽检任务均衡推进;农业农村部门监督抽检食用农产品212批次,全部合格。开展风险会商,县食安办多次组织召开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会商会,向县农业农村、教育、卫生健康部门通报监督抽检不合格信息,其中,食用农产品27批次,不合格学校食堂复用餐饮具8批次,强化风险交流,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五是加大执法办案。深入开展“铁拳”“昆仑”等专项执法行动,深化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一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查办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27件,罚没款81.38万元,移交公安部门2件;农业部门查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2起案件,罚没款10万元。
(四)突出重点、深入整治,打好食品安全“主动仗”。一是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一年来,县教育、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通过“统一查”、交叉互查、“回头看”“再排查”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春秋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认真落实纪委监委“校园餐”突出问题整治工作部署。累计检查各类学校食堂620家次,整改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2700余条,立案查处校园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04件,罚款5万元。推动凤凰中学、第四实验小学、春晖小学、科苑学校等10多所学校对食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全县校园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加强肉类产品专项整治。针对2024年“3·15”晚会曝光的问题,紧盯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对涉事3家企业生产的梅菜扣肉产品开展全面市场清查。行动中,共排查肉类制品经营企业400余户,下架封存涉事企业生产的梅菜扣肉81.4kg,抽检肉类制品4批次,立案查处肉类制品经营企业1户。县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深入开展肉品“边角料”、严打夏季夜市假劣肉制品等排查整治工作,全链条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行动中,共发放《告全县肉类经营者的一封信》200余份,张贴《关于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公告》120余张,监督检查各类肉类产品生产经营单位1686户,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820余条,立案12起,查获涉案物品281.6公斤。三是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通过广泛开展“大宣传”“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等多种形式,严厉打击假借“特供”“专供”“内供”党政机关和军队名义制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解决“特供酒”屡打不绝、屡禁不止等突出问题。一年来,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965余人次,监督检查各类酒类生产经营者740余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起。
(五)强化宣传、同频共治,凝聚食品安全“新合力”。一是强化科普宣传。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六进”等主题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余份、制作宣传展板70个、张贴宣传画600份。积极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宣传,县市场监管、宣传、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联合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宣传“守护银发健康”社区行活动4次。持续开展“你送我检”便民服务活动72次,快检室市民开放日活动3次,现场为群众提供食用农产品快检服务的同时,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二是制止食品浪费。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12.4”法治宣传日等大型户外宣传活动,开展“反对食品浪费 倡导光盘行动”宣传活动,积极倡导“提倡节约、不剩饭菜、合理点餐、抵制浪费、文明用餐、节约惜福”的就餐理念,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市民、新闻媒体参与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整改未主动提示、误导、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和原料采购、加工制作、供餐服务中浪费食品等违法行为。共开展“随机查餐厅”“学校公开日”活动17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36家次。三是建强志愿队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推动组建凤台县福海园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宣传,有效提高了社区老年群众的保健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探索社会共治新模式,建立凤台西商农商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服务站,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构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不断改进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加强舆情防控。充分发挥12315、12345举报投诉平台作用,着力为人民群众答疑解忧。一年来,共受理处置群众食品类投诉举报、咨询1110余件,均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县食安办、市场监管、教育局联合推动学校建立食品安全“你呼我应”工作机制,开通校园食品投诉举报热线,实行校园食品投诉举报奖励机制,有效防范化解校园食品安全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