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凤台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5-03-25 15:55信息来源:凤台县人民政府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凤台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经政府同意修订,为方便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更好理解《预案》的具体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修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及参考依据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自然灾害频发。原《预案》(凤减救委〔20221号)在应对2023年淮河流域特大洪灾时暴露出响应分级标准滞后、部门协同效率不足等问题。此外,《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及《淮南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基层应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通过修订实现政策衔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为核心,结合《安徽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省级文件,并吸纳《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关于分级响应动态调整、灾情信息共享等新要求,形成本次修订框架。

二、修订意义和总体考量

针对凤台县灾害链延长(如旱涝急转、地震次生灾害)特点,强化全链条应急管理。破解原预案中重救灾轻预防”“部门职责交叉问题,推动防抗救一体化。细化过渡期生活救助、冬春救助等民生条款,确保灾后五有(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有病能医)。

修订背景及过程

2024120日,国务院办公厅修订印发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202411号),202517日,省政府办公厅修订印发了《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皖政办秘〔20251号),2025212日市政府办公室修订印发了《淮南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淮府办秘〔20254号),省应急管理厅、市应急管理局要求各县尽快修订县级预案。县应急管理局根据我县救灾救助工作实际,借鉴省级和市级预案,按照2025226日淮南市在潘集区召开《全市自然灾害救助预案编制现场推进会》精神,结合管用实用的原则认真修订,形成《凤台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202537,书面征求县安防委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意见,对未采纳意见沟通达成一致,形成《凤台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审议稿)》。312日,审议稿经县应急管理局办公会审议通过,并政府领导批准,于313日正式印发。

四、工作目标

构建1小时初报-24小时零报告-灾后综合评估”的全周期灾情管理体系。实现救助物资“按需储备、智能调拨”,确保应急响应启动后2小时内首批物资抵达灾区。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2025年底前培育3支以上专业化社会救援队伍。通过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使县域应急安置容量提升40%,覆盖100%地质灾害隐患点。

五、主要内容和特点

按照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要求的体例,预案正文分总则、组织指挥体系、灾害救助准备、灾害信息报告和发布、分级响应、灾后救助及恢复重建、保障措施、附则、附件9部分,主要有4个特点:

一是优化启动标准。参照国家、省及市预案增加了下沉指标。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响应级别最高、四级响应最低2022年预案中增加了一个四级响应,四级和三级响应有4个响应条件,二级和一级有5个响应条件,符合其中之一即可启动县级响应,例如全县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0间或10户以上、50间或20户以下,我县均可启动四级响应。通过新旧结合,增加下沉指标,可早响应、快应急,解决了基层救灾所需所盼。

二是完善流程图表。一、二、三、四级响应,每一级均有清晰直观的启动流程图;还增加了主要环节流程图,可供领导决策指挥使用

三是增加过硬举措。增加了“五停”措施和“五断”准备:明确必要时采取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等应对措施,做好断水、断电、断网、断路、断气等极端情况应急准备。这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有力措施。此外,还明确了灾情报告“先报后核”做法,丰富了八项保障措施。

四是操作灵活有度。预案规定,特殊情况下响应标准还可酌情调整;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可根据专项预案应急响应,视情同步启动救助应急响应。增加了响应启动的灵活性和衔接性,较好地处理了自然灾害救助预案和洪涝、低温雨雪冰冻、地震等专项预案的关系。

六、创新举措及新旧文件对比

​创新点

2022

2025修订版

组织架构

单一指挥部模式

新增8个专项工作组(如恢复重建组、监督检查组)

响应标准

仅按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划分

增加社会关注度”“群众反映强度等定性指标

技术应用

未明确科技保障条款

要求灾害发生2小时内启动无人机应急测绘

社会参与

仅提及红十字会参与

新增政策体验官”“群众议事会等多元共治机制

资金监管

常规审计监督

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救灾资金流向全程可追溯

七、保障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1. 组织领导保障: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职责,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管理体制。

2. 资金保障:建立完善救灾资金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将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逐步提高资金投入。

3. 物资保障: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储备库布局,优化物资储备品种和规模,建立物资快速调运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将救灾物资运抵灾区。与祥泰商场签订储备协议,拓宽物资供应渠道,保障物资的充足供应。

4. 通信和信息保障:建立健全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涉灾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灾害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能力。保障灾害发生后的通信畅通,配备应急通信设备,确保指挥调度和信息传递不受影响。通过多种渠道,如政府网站、社交媒体、宣传手册等,广泛宣传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提高社会公众对预案的知晓度和认知度。

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加强预案宣传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如政府网站、社交媒体、宣传手册等,广泛宣传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提高社会公众对预案的知晓度和认知度。组织开展针对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应急救援队伍、社区志愿者等的培训,使其熟悉预案内容和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灾害救助水平。

2. 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演练,模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灾害场景,检验和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应急响应速度和救援处置能力。通过演练,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 强化灾情监测预警:进一步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合作,完善灾害监测网络,提高灾害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立健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基层和社会公众,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准备。

4. 提升基层灾害救助能力: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灾情统计、报告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乡村等基层组织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演练,提高基层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大对基层救灾物资储备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投入,提升基层灾害救助的保障水平。

八、政策咨询渠道

解读机关:凤台县应急管理局

解读科室:救灾和物资保障股

咨询方式:0554-8685516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