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2021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发布

发布时间:2021-04-29 08:20信息来源:凤台县统计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今年以来,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在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下,全经济实现高位开局,主要指标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首季实现良好开局,GDP增速创1997年以来新高。根据市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6904万元,同比增长16.6%,两年平均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6152万元,同比增长9.4%两年平均增长1.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2507万元,同比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长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8244万元,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2.4%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稳步恢复。一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372万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6837万元,同比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1.4%。总量位居全市第二位,增速位居全市第三位。全县猪出栏52086头,同比增长105.0%;牛出栏4484头,同比下降17.5%;羊出栏31618只,同比增长39.7%;肉禽出栏81.8万只,同比增长36.8%;禽蛋7836吨,同比增长3.0%;肉类总产量7474吨,同比增长63.7%

工业生产加快恢复一季度我县经济工业对全县经济贡献率高达60.7%,拉动经济增长10.1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0%增速位居全市3,高于全市12.9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32.5%,集体企业增长3.8%,股份制企业增长27.9%。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2%,拉动工业经济增长24.0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下降2.9%,影响工业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0.6%,拉动工业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规上工业增长速度快于规下工业。一季度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低于规上工业23.6个百分点。

服务业持续恢复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88245万元,增长13.7%,总量位居全市第2位,增速位居全市第4位。服务业增加值GDP的比重为40.2%,对全县经济贡献率高达34.1%,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251万元,同比增长16.6%;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6869万元,同比增长28.6%,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7006万元,同比增长67.8%;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2633万元,同比增长1.6%。全县服务业完成投资102918万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6.5%。

(四)固定资产投资领跑全市截止3月底,累计投资在库项目69个,实现固定资产投同比增长27.6%。增速位居全市首位,高于全市10.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项目12个,完成房地产投资44652万元,同比增长4.1%;完成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7.4%;完成技改投资同比下降20.0%;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0%。

(五)消费市场继续向好。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684万元,同比增长34.0%,两年平均增长7.7%。总量居全市六区二县第3位,增速位居全市六区二县第4位。限上消费品零售额44460万元,同比增长21.7%总量位居全市六区二县第3位,增速位居全市六区二县第6位,增速高于全市10.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长明显完成财政总收入91625万元,同比增长35.8,总量位居全市六区二县首位增速位居全市六区二县第2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50342万元,同比增长15.2%,总量位居全市六区二县第二增速均位居全市六区二县第5位,增速高于全市1.6个百分点。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2233万元,同比下降17.5%。

金融保持稳健运行。截止3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85289万元,比年初增加226594万元,增长9.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34290万元,比年初增加258780万元,同比增长16.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83974万元,比年初增加118516万元,同比增长15.8%。

(八)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92元,同比增长15.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35元,同比增长12.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22元,同比增长16.7%。

新兴动能不断成长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1%。增速位居全市六区二县6位,增速较全市平均水平低了26.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2%。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增速位居全市六区二县位,增速于全市44.9个百分点。限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381万元,同比增长155.1%,占全限上零售额比重5.4%。

二、经济运行存在问题

(一)三层指标增速在全市排位靠后。一季度市对县关注的18主要量化指标中有6增速居全市后两位,分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第8位)、技改投资(第7位)、工业投资(第7位)、进出口总额(第8位)、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第8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7位)

(二)2019年比,部分主要指标恢复较慢。一季度发展增速看是喜人,但这仅仅是疫情后经济恢复性增长,与过去正常发展年份相比,部分指标仍未恢复正常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比2019年同期下降24.3%,两年平均下降13.0%;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019年同期下降11.8%,两年平均下降2.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2019年同期下降21.4%,两年平均下降11.4%。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两年平均增长1.2%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两年平均下降6.7%。

(三)部分行业影响全县经济增长。一季度我县GDP在煤电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增势喜人,但仍有部分参加核算的行业,基础数据薄弱,影响经济增长。一是从第二产业看,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低于全市21.8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增长5.6%,低于全市27.0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末位,规下工业增长4.4%,低于全市22.5个百分点。二是从第三产业看,批发商品销售额增速低于全市21.7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受样本点少,企业规模小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完成营业收入26.9%,低于全市24.5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几个行业工资总额增速,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0.9%,增速位居全市末位。

(四)县属工业支撑力度减弱。一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0%。而我县128个县属工业仅增长2.0%,影响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县属工业3月份当月下降16.0%,其原因受上年基数抬高影响,今年3月份当月128家县属工业中,有78.0%的企业增速处于下降状态,其中有39家下降幅度高达50.0%以上。目前我县县属工业增加值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仅11.5%,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4个百分点,县属工业对规上工业支撑力度减弱。

(五)投资增长空间有限。一是目前投资在库项目69个,其中2020年底结转项目43个,结转项目剩余有效投资空间不到80亿元。今年以来,新入库项目21个,新增亿元以上项目为5个最大的关店安三期计划总投资1.8亿元,投资新开工大项目规模较小增长后劲不足。按照县委县政府(2021年度全县招商引资重点工作任务)通知要求,2021年应完成投资任务183亿元,同比增长14.3%。未来三个季度如果没有新增大项目支撑,今年投资将很难完成任务。

(六)限上商贸企业高位增长压力较大。一是缺乏新增商贸企业。截至目前我县在库企业150家(含限上大个体),企业家数较多寻找新增企业难度加大,没有新增企业带动商贸发展潜力得不到释放。二是目前134家商贸企业中,有22家企业当月增速不同程度下降,影响我县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发展。三是在我县限上商贸企业中,年销售额最大的风行物质公司由于业务拓展需要,将占其总销售额60%以上哈弗H系列搬迁到淮南经开区,搬迁后该公司今年销售额将大幅下降,将影响我县限上商贸增长。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一)加强对工业企业监测帮扶一是煤电的稳定增长是确保我工业增长的重中之重,也是GDP实现稳增长的主要支撑下阶段相关部门要重点监测煤电企业关注加强沟通协调。二是关注县属工业规上工业情况加强对企业监测帮扶工作。及时监测工业企业生产与销售情况,掌握企业遇到的融资、能源、用工等方面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帮扶困难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利用部分产品市场较为低迷的不利条件,变被动为主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转变发展方式。

(二)加强引进推动投资项目建设一是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工业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行业一季度我县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7.4%,下阶段要抓工业投资,一方面要向内挖潜。鼓励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切实抓好企业更新改造,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做到“招得进,留得住”。二是突出第三产业的补充作用,加大第三产业投资。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补充。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切实解决用地、资金和施工环境问题,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成投产。

(三)加强培育服务业发展。一要培育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和释放消费潜力,着力补齐新型消费短板积极引导扩大鼓励消费限上、限下企业放到同等地位来抓稳定提高贸四行贡献。二要新增限上服务业。限上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相关部门要培养好、筛选好、谋划好、储备好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限上服务业企业,扩充样本点,确保与限上服务业相关的核算行业有数可取。三是做好工资总额上报工作今年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三个行业的核算均用到工资总额,下阶段相关部门督促用人单位,熟悉业务知识,理解指标计算口径,按时上报统计数据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