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级解读】凤台县统计局局长刘松解读2018年全县经济形势

发布时间:2019-01-30 00:00信息来源:凤台县人民政府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本级解读】凤台县统计局局长刘松解读2018年全县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主动有为争位,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新兴产业均衡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指标增幅位次多数靠前部分指标增速高于平均水平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优

1.经济增长稳。据初步核算,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306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总量位居全市首位、增速位居全市第五位,增速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58030万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07892万元,同比增长4.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57140万元,同比增长5.5%。

2.农业生产形势今年以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68162万元,同比增长4.9%,总量位居全市第二位,增速位居全市首位。粮食产量再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95117公顷,粮食总产637492吨,同比增长8.0%,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5810公顷,总产237733吨,同比增长14.8%;水稻播种面积43810公顷,水稻总产344673吨,同比增长1.5%,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养殖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肉类总产量39184吨,同比增长4.1%,水产品产量29917吨,同比增长4.8%,禽蛋产量25142吨,同比增长67.0%。

3.工业经济企稳向好。今年受煤炭生产条件渐好影响,规上工业增速逐步回升,由一季度下降2.0%至三季度增长1.3%到全年增长5.9%,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增加值1113487万元,同比增长5.9%,增速位居全市第五位,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其中县属工业实现增加值191987万元,同比增长3.6%。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分行业规上工业特点:1、截止12月底非煤电完成增加值158600万元,同比增长9.1%,完成目标83.7%,拉动工业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2、煤炭行业增速逐步回升。煤炭及辅助性活动工业实现增加值762891万元,其中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760968万元,同比增长4.7%,拉动工业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3、电力行业较快发展。电力行业完成增加值190996万元,同比增长13.5%,拉动工业经济上升2.2个百分点。二是主要工业产品特点:原煤3224.4万吨,增长3.9%;发电量166871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5%;小麦粉277928吨,同比增长5.4%;大米324527吨,同比增长29.1%;水泥2674515吨,同比下降3.9%。

  4.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57140万元,增长5.5%,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市第二位,增速位居全市第三位。服务业增加值GDP的比重为27.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8427万元,同比增长1.9%;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40844万元,同比增长6.3%;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67307万元,同比增长7.1%;营业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1308万元,同比增长18.1%;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0341万元,同比下降0.1%。

5.金融存贷稳。全县金融业保持稳健运行态势,年末存款余额达3037350万元,同比增长6.1%,住户存款1991310万元,同比增长10.1%。各项贷款余额为1895892万元,同比增长12.9%。贷存比为62.4%,资金利用率较好。

6.收入支出稳。全县完成财政收入413280万元,同比增长7.2%,总量位居全市首位,增速位居全市第七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5.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9235万元,同比下降1.6%。完成税收收入206171万元,占财政收入比重91.9%,高于目标5.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918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居全市第二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农村、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531元和33216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8.0%,居全市第三、第六位。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7059万元,同比增长2.2%。其中完成八项支出306055万元,同比增长5.2%,十三类民生支出346184万元,同比增长1.8%。

二、“三驾马车”齐力拉动,新的力量不断壮大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好。截止12月份末全县投资在库项目177个,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3881万元,同比增长15.5%,增速较全市平均水平高了13.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三位。完成市目标任务72.4%。投资特点:一是全县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1147334万元,同比增长29.3%;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0.2%;完成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3.4%;完成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7.7%。二是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完成房地产投资174380万元,同比下降13.0%。三是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8.5%。

2.消费品市场快中趋缓。近年来,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下,社会大众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客观上减少了餐饮和零售业的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放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22218万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零售额215671万元,同比下降2.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3.1个百分点。 

全县完成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15671万元,同比下降2.2%,较全市低了12.7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市六区二县第三位,增速位居全市六区二县第五位。

3.对外贸易进一步提高实现外贸进出口额9588万美元,同比增长56.6%,完成市目标任务119.9%,总量位居全市第二位,增速位居全市第三位;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1611万美元,占市目标任务39.3%;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668000万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 121.5%。

4.新兴产业均衡发展。 截止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23家,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91802万元,同比增长9.8%。增速位居全市六区二县第五位,增速较全市平均水平低了9.8个百分点。截止年末高新产业企业达23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556万元,同比增长29.2%,增速位居全市六区二县第二位,增速高于全市2.3个百分点。  

5.市场主题快速增加。 随着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落实,创业创新氛围更趋浓厚。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市场活力进一步迸发。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814户,同比增长29.9%,占年度目标任务的201.6%, 每万人新增法人企业数28.4户,位居全市六区二县第三位。全县有效发明专利152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7件,居全市六区二县第三位。

三、多数指标位次靠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多数指标位次靠前。全县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市前列。纳入市目标考核目前统计掌握的22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县增速居全市前4位的有12项,国家考核水质断面达标比例、PM2.5分别位居全市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引进内资进度、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每万人新增法人企业数、服务业增加值、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位居全市第3位;技改投资、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分别位居全市第4位。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6:61.1:26.3变化为13.1:59.0:27.8。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总体上看,全县经济稳定增长,主要指标全市领先,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指标没有完成市下达的目标(经济总量9%、投资总量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5%、净增规上工业20家、限上商贸企业10家、非煤电工业增加值19亿元),均没有达到这些预期目标。二是少数指标在全市排名靠后。民间投资占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市六位、财政收入位居全市七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位居全市末位。透过这些高高低低的数据,我们既看到当前经济增长动力与下行压力交织、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也看到在传统动力日渐衰减的同时,新的引擎正逐步发力,并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表明我县经济转型发展正进入关键阶段、面临新的契机。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