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19 00:00信息来源:凤台县人民政府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6年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委、财政局: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6〕40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农委、省财政厅组织制定了《2016年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安徽省财政厅

2016年7月14日


2016年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6〕40号)和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通知》(农农(耕肥)〔2016〕101号)要求,为切实组织实施好2016年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总体部署,以绿色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为目标,以调整施肥结构、转变施肥方式、促进耕地质量升级为主线,以提高配方肥到田率、有机肥资源利用率、化肥利用率为重点,强化土壤检测和试验示范等基础性工作,大力推广土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运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科学指导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推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16年,安排取土化验县25个,其中:减肥增效县8个。通过项目实施,分别打造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版”、“升级版”,力争实现“三个提升”。一是科学施肥水平持续提升。取土化验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控制在0.4%以内。减肥增效县因地制宜探索2-3套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力争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控制在0.2%以内。二是有机肥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资源利用途径和方式不断创新,利用率不断提高。三是耕地质量水平持续提升。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地地力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取土化验县

突出基础性、常态化、规范化,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标准范本”。根据不同区域土壤类型和作物布局,以粮食、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为重点,做好取土化验和肥效验证等基础性工作,及时修正和完善区域施肥配方,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应用。重点做好“五化”:

1.取土化验常态化。全年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300个以上,实现县域所有行政村和土壤类型“全覆盖”,部分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加密或拾遗补漏采集分析土壤样品。切实加强对项目县化验室管理和考核,完善基础设施及仪器设备,保障正常运转,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水平,确保数据准确。改善化验室条件,积极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

2.试验示范规范化。根据建立经济园艺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中微量元素丰缺指标体系和主要作物肥料利用率研究需要,结合作物布局和各项目县工作能力,安排粮食作物“3414”肥效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经济园艺作物“2+X”田间肥效试验、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试验等。加强对田间试验工作的管理,确保数据科学、准确。

3.信息发布制度化。以取土化验、田间肥效试验、验证试验结果和作物目标产量为依据,科学制定肥料配方。组织制定适应较大区域、较多作物的基肥“大配方”,便于肥料企业批量化生产供应。建立健全施肥配方、配方肥需求等科学施肥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辖区内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适用区域和配方肥需求数量等信息,引导肥料企业按方生产供应配方肥;及时更新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方便基层网点按方为农户配肥供肥。

4.配方施肥多元化。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阶段和科学施肥水平,因地制宜,多方式、多类型、多元化推广应用配方肥。一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市场“按方抓药”模式;二是以智能化配肥设备为依托的“中草药代煎”模式;三是以规模化经营主体为服务对象的“私人医生”模式;四是以“大配方、小调整”为主要技术路线的“中成药”模式。

5.调查监测网络化。一是建立健全墒情监测网络。根据《安徽省土壤墒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强化土壤墒情监测点建设,形成覆盖主要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的土壤墒情监测网络,建立墒情定期报告和会商制度,及时发布信息。二是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按照《安徽省耕地质量监测实施方案》要求,按土壤类型、耕作制度或生态农业区,以县(市、区)为单位,每20万亩建设1个长期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通过耕地质量监测,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定期发布耕地质量动态状况变化报告,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及预警系统。三是建立健全化肥用量定点调查网络。按照《全省肥料使用情况定点调查方案》要求,每个县(市、区)确定30个以上固定调查点,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肥料使用情况开展调查。定期开展化肥市场价格等信息调查。

(二)减肥增效县

突出节肥水、补短板、创机制、促增效,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引领的测土配方施肥“先行标杆”。在做好取土化验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积极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活动,探索实施配方肥、有机肥到田补助,优化肥料使用结构。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有效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科学施肥服务。重点做好“五个突出”:

1.突出主攻方向。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关键环节,聚焦核心、精准施策、集中发力,切实推动化肥减量增效。一是力推化肥减量提效。以玉米、蔬菜、水果等用肥量大的重点作物,农产品主产区、新安江和环巢湖流域、水源地保护区等重点区域,适期施肥、化肥深施、水肥一体化等重点环节为突破口,提高配方肥应用率,主攻化肥减量增效。二是力推有机肥增量提效。围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加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沼液,鼓励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充分利用江淮丘陵冬闲田和南方茶果园土肥水光热资源,推广种植绿肥。三是力推耕地地力升级提效。围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耕地基础条件,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耕地地力等级,实现藏粮于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突出应用主体。在统筹抓好面上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聚焦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其实际需求,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健全个性化施肥服务档案,一场一策、一户一策、一社一策、一企一策,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全程化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引导其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减量施肥,开展肥料统配统施,跟踪技术服务效果,带动农民巧施肥、施好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统测、统配、统施、统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

3.突出示范引导。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强化土肥技术支撑,培育建设一批科学施肥示范区和示范主体,使土肥隐性的功能得到扩展与外延,提高显现化、可视化,提高示范引领作用。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为核心,合理布局,按照有硬件可展示、有技术可推广、有标准可复制的要求,建立土肥示范区,形成一主多辅、各有侧重、相互辉映的发展格局。按照“调(调整肥料使用结构)、改(改进施肥方式)、替(有机肥替代化肥)、培(培肥地力)、提(提高肥水利用率)、控(减量控污)”的技术路径,开展“双节”(节水、节肥)、“双推”(推广新肥料、新技术),加快高效缓释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应用,集成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种肥同播、机械深施等科学施肥技术。

4.突出农企对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服务,充分调动企业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一是信息对接。建立农企会商通报制度,定期召开会商通报会,互通信息,为企业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提供施肥配方、肥料需求等信息。二是供需对接。根据农业生产用肥需求季节特点,适时组织肥料生产企业、销售商、用肥大户,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交流农业生产肥料使用量、肥料品种等实际需求,以需定产、按方配肥、定向供应,促进配方肥应用。三是技物对接。筛选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技物结合,开展送肥料、送技术活动,开展新肥料示范展示,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探索实施配方肥、有机肥到田补助,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5.突出智慧土肥。积极推进“互联网+”,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土肥技术,打造智慧土肥安徽版。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及时更新数据,加强运行维护。应用手机、触摸屏和电脑等终端设备,开发短信、微信、二维码等方式,查询测土配方施肥相关信息,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转化应用,指导生产实践。在墒情监测、耕地质量监测及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基地,探索运用物联网等先进手段,推动土肥水精准管理,加强耕地质量智慧监测,促进土肥投入品智能监管,提高智慧土肥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项目资金

2016年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中央财政安排我省3100万元。25个取土化验县,每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补助资金60万元,其中:8个减肥增效县,每县再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助资金200万元。

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四个方面:一是基础性工作补助。对项目县进行取土化验、田间肥效试验、建立施肥指标体系、配方信息发布、修正完善肥料配方、县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完善更新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二是物化投入补助。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应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需要的肥料、农膜等物化投入进行补助。三是社会化服务补助。对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统配、统施、配方肥推广等服务进行补助。四是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对农业、科研等部门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宣传培训等给予适当补助。新型肥料推广和节水灌溉技术相关补助标准按《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安徽省林业厅 安徽省水利厅关于推进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奖补资金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财农〔2016〕475号)要求执行。

四、实施步骤

(一)项目县遴选(2016年7月)

自愿申报、择优选择,统筹协调、兼顾平衡,公开公正、适当倾斜。以近3年各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考核情况为依据,综合考虑耕地面积、种植制度、土壤类型等因素;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

1.申报条件

取土化验县条件。(1)近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主导产业优势特色明显,具有区域代表性,产业化基础较好,产业拉动作用明显,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好。(2)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部门工作扎实、积极性高。(3)土肥工作机构健全,具备土壤肥料检测能力,技术力量较强,工作基础较好。(4)配方肥推广应用具备较好的基础,具备与规模大、信誉好的供肥企业合作的经验,乡村肥料经销网点较为齐全。

减肥增效县条件。除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外,重点选择玉米、蔬菜、水果等用肥量大的主要农作物主产区,新安江和环巢湖流域、水源地保护区等重点区域,选择土肥工作基础好、整体素质和技术服务能力强的县。

2.申报程序

1)自主申报。县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自主申报取土化验县或减肥增效县,根据2016年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主要工作任务及补助标准(见附件1),编制具体实施方案,报市农委、市财政局。

2)市级推荐。在县级自主申报基础上,市农委、市财政局按照下达的推荐名额(见附件2),根据工作基础等情况,确定推荐名单,以市农委、市财政局文件报省农委、省财政厅。

各市在确定推荐名单时,参考省农委提供2013-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验收评分表(见附件3,按市提供,不提供其他市项目评价情况),结合自身掌握的情况,对申报县综合评价。

3)评审确定。省农委、省财政厅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取土化验县和减肥增效县,正式上报农业部、财政部。

各县(市、区)根据申报条件自愿申报,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填写项目统计表(见附件4),报市农委、市财政局。各市农委、市财政局于7月25日前将申报文件、县(市、区)实施方案及电子版报省农委土肥总站、省财政厅农业处。

(二)下达项目资金(2016年8月)。省财政及时下拨项目资金。

(三)项目组织实施(2016年8月-2017年8月)。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根据项目目标任务和实施内容,结合当地实际,组织项目实施。

(四)项目绩效评价(2017年8月-9月)。省农委、省财政厅组织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价。

五、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省农委和省财政厅共同组织指导项目县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抓好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把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主体责任,确保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手段。要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技术路径、施工图和时间表。

(二)严格监督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资金管理要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和超范围支出。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有效模式,确保招标采购等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各级农业和财政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项目县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不断探索新机制。加强肥料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

(三)强化技术支撑。各级农业部门要成立专家指导组,开展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重点做好技术方案编制、技术培训、包片指导、模式攻关、技术集成及创新、绩效评估等技术支撑工作。重点加强化肥减量增效、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监测预警体系及“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

(四)抓好绩效考核。当年项目实施结束后,按照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考评的要求,对各项目县进行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全省项目县进行打分排序,作为下年度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组织实施不力,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县予以通报。

(五)开展宣传培训。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江淮行”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知识,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科学施肥技术水平。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