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丁集乡总体规划(2011—2030)
凤台县丁集乡总体规划(2011—2030) 解读
第一部分 基础资料
一、历史沿革
丁集乡地区区划开始于唐代,古称响林铺和岱庵村。古址在今丁庄村张铺,在清代的时候北迁至现今的所在地,因丁氏人口居多所以改称为丁家集。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版地图》上丁家集改称为丁集。
从古到今丁集就是凤台北部五大集镇之一,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丁集始终隶属于凤台,但是疆域境界多有变化。
1948年党在丁集建乡属于介沟区,一九四九年凤台县城解放后属于白塘区,一九五零年丁集设区下辖关店、武集、高皇等十五个乡。
1956年丁集撤区,丁集乡属于顾桥区,1958年9月改称丁集人民公社。
1983年3月丁集再次设区,改人民公社为丁集乡政府,下辖丁集乡、关店乡、大兴乡、武集四乡。
1991年撤区并乡,关店并到丁集乡;1997年由于群众上访,丁集乡又被分开为关店、丁集两乡。
二、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丁集乡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位于凤台县城北18公里处,东邻淮南市潘集区芦集镇,西接顾桥镇,北邻关店乡,南面接壤城北乡、桂集镇。丁集乡用地南北长8.1公里,东西长8.4公里,总面积44.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147亩。省级干道凤蒙公路由南向北穿过全乡,另有连接三大煤矿的潘张铁路煤炭专线过境。
2、水文地质
丁集乡境内主要水体有:架河、依沟、幸福沟、张巷大沟、杨家大沟、耿王大沟等排灌系统,水域总面积20.15公顷。
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埋深1.5至3米,局部不到1米,属淡水,宜人畜饮用及灌溉。
丁集乡境内,架河两岸有0.5公里的低洼地,是历年来汛期洪水夹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断续性河滩地,这一地区在遇到特大内涝之年农作物极易受灾。
丁集乡地处淮北平原农业区,地属中纬度,海拔18-20米之间,地面平阔,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平均坡降为万分之一。
丁集乡位于架河上游,由于河流变迁、交互沉积,以及历次黄淮泛洪的侵蚀和堆积,加之人为活动的影响,形成“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点,地形较平坦。
3、气候气象
丁集乡地处淮河中游,是冷暖空气交汇频繁的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梅雨季节明显,无霜期较长;春温多变,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干燥,四季分明。
据气象统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为15.1℃,极端最高气温为41.1℃,极端最低气温为-21.7℃;冬季冻土深度平均7厘米,最大冻土深度达12厘米;多年平均无霜期约215.5天;历年平均降水量为905.2毫米,一般年份,春雨适中,夏雨集中,秋雨偏少,通常夏季以7月降水量最多,达205.3毫米,冬季以12月份最少,为16.7毫米;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323.1小时,日照率为52%;全乡季风气候明显,全年最多风向为偏东风,冬季多东北风,春季偏东风为主,夏季西南风为主,秋季多偏北风。
三、资源状况
1、农副产品资源
农作物:粮食有小麦、水稻、黄豆、甘薯、玉米;油料:油菜、花生、芝麻等;
经济作物:棉花、黄红麻等; 蔬菜:黄豆芽、白菜、萝卜、胡萝卜、菱、葵、葱、蒜、韭、葫荽、芥、青椒、茄、黄瓜、冬瓜、南瓜、西瓜等;
野生植物:槐树、刺槐、杨臭棒、梧桐、苦栋、水杉、枣树、苦树、桃树、梨树、乌等。
2、动物资源
家畜:黄牛、水牛、乳牛、马、驴、骡、猪、羊、兔、狗等;家禽:鸡、鸭、鹅、鹌、鸽等;
水产:河蟹、毛蟹、团头仿、沟鲶、银鲫、青虾、甲鱼等;
野生动物:喜鹊、黄鹂、灰喜鹊、棕背班鸠、燕、大雁、杜鹃、麻雀、猫头鹰、八哥、黄雀、乌鸦、秧鸡、山鸡、白头翁、乌峰、蚜虫等。
3、矿产资源
以煤为主,并有其它多种矿藏资源。
4、土地资源
地处淮北平原农业区,具有典型的温和北亚热带过渡性气候特征,地带性植物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相应形成的叶带土壤和黄棕壤,全分布着潮棕壤,地下水位无砂礓、无石灰性,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反应,仅有黄土、坡黄土、淤坡土黄土3个二属,16个土种。
5、文物保护和旅游资源
境内有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板张集村内。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14位为解放凤台城壮烈牺牲的烈士。为资政育人,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凤台县委、县政府筹资对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扩建,并在陵园北侧水沟上建一个展览馆。
该烈士陵园先后被凤台县委、县政府和共青团淮南市委员会命名为“凤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淮南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团省委和少先队安徽省工作委员将其定为“安徽省‘民族精神代代传’少先队体验教育基地”。
四、行政区划和人口状况
丁集乡现辖丁集村、丁庄村、前元村、郭徐村、沈庄村、依沟村、瓦岗村、考庄村、耿王村、曹楼村、张巷村、炮楼村、宋塘村、信圩村14个行政村和76个自然村庄,其中丁集村为镇区所在地。乡域总人口为33440人,镇区建成区总人口为3440人,人口出生率 11.20‰,人口自然增长率8.60‰,现状城镇化率为12%。
表4-1:丁集乡行政区划现状一览表
|
村名 |
村庄 |
1 |
丁集村 |
丁集社区、相庄、李老庄、朱庄、胡庄、小程庄、戈园 |
2 |
依沟村 |
依沟张家、陈王庄、椿辛庄、小宋家 |
3 |
沈庄村 |
前沈、后沈、麻窝常家、朱庄、徐庄、前马郡、后马郡、牛家 |
4 |
耿王村 |
耿东、耿西、小徐庄、马庄、叶庄 |
5 |
前元村 |
前元、后元、后李、徐湖、郭庄、板张集 |
6 |
炮楼村 |
炮楼、杨庙、小庄 |
7 |
郭徐村 |
常庄、温庄、后郭、傅圩、前郭、张集 |
8 |
宋塘村 |
王圩、后王、陈庄、宋塘庄、张早 |
9 |
张巷村 |
李大郡、小刘庄、李小庄、杨庄、贡庄、闫庄、张巷庄、张小庄 |
10 |
考庄村 |
考庄、小李庄、考新庄、刘庄、桂庄、贡庄子、武庄 |
11 |
曹楼村 |
曹楼、杨家坊、新杨坊、小葛庄 |
12 |
丁庄村 |
大沟沿、大王庄、西小庄、小丁庄、唐树郡、张铺 |
13 |
瓦岗村 |
葛家大岗、葛家瓦岗、葛家瓦坊 |
14 |
信圩村 |
东王庄、信家圩子、小陈庄、桥北庄 |
合计 |
现状14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 |
表4—2:丁集乡各行政村人口及用地规模现状一览表
|
村名 |
总户数(户) |
人口规模(人) |
用地规模(m2) |
1 |
丁集村 |
889 |
4940 |
1998000 |
2 |
丁庄村 |
578 |
2360 |
370000 |
3 |
前元村 |
446 |
2080 |
389300 |
4 |
郭徐村 |
495 |
1700 |
268500 |
5 |
沈庄村 |
663 |
2790 |
447100 |
6 |
依沟村 |
464 |
1780 |
306200 |
7 |
瓦岗村 |
354 |
1550 |
309200 |
8 |
考庄村 |
725 |
2670 |
372200 |
9 |
耿王村 |
476 |
1590 |
282500 |
10 |
曹楼村 |
378 |
1800 |
260900 |
11 |
张巷村 |
875 |
3690 |
582300 |
12 |
炮楼村 |
765 |
2640 |
395300 |
13 |
宋塘村 |
528 |
2230 |
332900 |
14 |
信圩村 |
406 |
1820 |
312300 |
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概述
1、经济发展资料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5637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563.08万元;完成招商引资任务9000万元;新增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数额4417万元。
2、镇区人口资料
至2010年底,丁集乡全乡人口33440人。镇区户籍人口3440人,流动人口1120人。
(二)农业生产经济
2010年,进一步加大小麦高产攻关田和水稻核心示范片创建活动。完成小麦高产攻关面积1万亩,水稻核心示范片技术在全乡推广。2010年粮食总产完成35531吨,蔬菜产量8214吨。继续实施养殖业致富工程,新增养殖大户8户,肉类总产1618吨,水产品产量310吨;积极创建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张巷科技园被列为全市唯一一家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单位,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创建标准园积极争取资金30万元,新增标准园200亩,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项。
(三)工业生产经济
2010年,启动了位于镇区南部、架河以东占地200亩左右的工业区建设工作。目前工业区的娜兵服装厂正常已运作。
六、基础设施条件
(一)交通条件
1、现状公路及铁路
(1)乡域东部南北向贯穿而过的凤蒙公路,即203省道,为水泥路面,路面现状宽约 14—22.5米;
(2)乡域东西向贯穿而过的丁钱路,即022县道,为水泥路面,路面现状宽约 9米;
(3) 各行政村都有道路连接至镇区,主要行政村都有“村村通道路”,道路为水泥路面,路面宽4米;
(4) 连接三大煤矿的潘张铁路煤炭专线,在乡域南部东西向贯穿而过,乡域内无货运站点。
2、加油站现状
加油站现状:镇区现有两大中石油所属加油站,规模适中,服务较好,以及一处私人加油站,但是设备非常陈旧。
3、桥梁现状
乡域境内现有大小桥梁35座,结构形式均为平板,大部分桥面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二)给水设施
乡域各村庄现状主要以地下水为主,以自然水域为辅。镇区水厂正在筹划建设中,位于镇区西南部,供水范围计划为整个乡域。
(三)电力设施
现状35KV变电站位于集镇南部,203省道西侧。
(四)电信邮政设施
现状有一座邮政支局位于镇区中心。
(五)环卫设施
整个乡域现状并无公共的垃圾转运站。部分村庄有垃圾收集池,但这并没有改变村庄里“脏、乱、差”的局面。
(六)污水处理
1、废污水:现状主要是生活污水,靠明渠和暗沟进行污水排放,未来废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拟在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
2、废气:未来主要是加工工业废气,但由于现在先进的治理技术,废弃中有害成份大大降低,对乡域环境已不构成严重的威胁。
3、废物:生活、建筑等固体废物未来统一搜集,集中运至县垃圾填埋场处理。
居民用水靠自掘井取水,排水方式为合流制,街道排水以自然排水为主。
七、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丁集乡现有一所完全中学,兼职职业中学,师资力量齐备,教学质量较好;另有9所小学,分布在中心镇和各行政村。全乡基本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到成人教育的基本教育体系。
现有1所乡中心医院位于中心镇区,占地面积8709 m2,有医生及护理人员48人,为医保定点单位,基本满足全乡居民就诊需要。各行政村都设有自己的医疗卫生站。此外,中心镇区还有计划生育服务站、药房等医疗卫生设施。
现有文化娱乐设施主要集中于镇区,为丁集文化站,占地面积700㎡,建筑面积346㎡,主要服务内容有:科技培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书报刊阅览、健身活动。中心集镇另有1个广播电视站和1个有线电视台,村村通广播,有线电视基本到户。
八、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境内有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板张集村内。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14位为解放凤台城壮烈牺牲的烈士。为资政育人,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凤台县委、县政府筹资对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扩建,并在陵园北侧水沟上建一个展览馆。
该烈士陵园先后被凤台县委、县政府和共青团淮南市委员会命名为“凤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淮南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团省委和少先队安徽省工作委员将其定为“安徽省‘民族精神代代传’少先队体验教育基地”。
九、塌陷区现状
丁集乡采煤塌陷区的面积为10.42km2,涉及三个行政村(炮楼村、依沟村和沈庄村)和15个自然村,人口7650人,建设用地111.89ha,道路面积10.20ha,水域9.45ha。
十、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全乡土地总面积4454ha,其中耕地2610ha,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58.60%。
建设用地662.67 ha,占土地总面积的约15%,包括居民点及镇区用地、交通用地、企业用地。
1、丁集乡及规划发展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为:主要以农用地为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镇区及村庄居民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分布于镇区,如中学、小学、中心医院、供变电站等;计划在镇区东南部建设集中的工业用地。
2、用地的综合评价
(1)建设整体比较零散,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有限,不同用地因无规划限制,相互混杂,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
(2)用地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很少。
(3)居住环境有待改善,缺乏公共绿地及活动场地。
(4)建设用地不断拓展,但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功能不合理。
(5)塌陷区的土地利用较少,需要集中整治。
3、用地存在的问题
(1)乡域村镇体系不完善,空间结构不合理,职能结构不明确。
自然村数量多,经济实力差别明确;基层村即自然村庄较分散,且规模不尽合理。
(2)现状居住水平相差较大基本有以下情况
中心村有组织的建设一些沿街建筑,质量较好,但造型单调,使用功能不完善;
居民无组织的私自建房,造成建筑混乱,消防隐患多,用地浪费严重;
卫生条件差,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垃圾乱堆乱放。
(3)基础设施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