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不治疗也能痊愈?自限性疾病还需要打疫苗吗?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中,专家研判认为近期我国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开始呈下降趋势,病原体以流感病毒为主。
大多数流感患者会出现自限性的上呼吸道症状。自限性疾病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在此过程中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或医学手段干预,只需对症治疗,通过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可以逐渐痊愈的疾病。
如果是这样,自限性疾病还需要治疗和预防吗?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哪些自限性疾病?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问题。
了解自限性疾病
自限性疾病(self-limited diseases)在医学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分类,一般指无论是否经过治疗,都可以靠自身免疫力而自然痊愈的疾病。比如,大部分人对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感染流感病毒后会启动免疫系统中针对流感病毒的免疫机制,阻止病毒感染更多的呼吸道细胞,同时将病毒逐渐清除出体外,最终疾病好转,可见自限性疾病不是病毒自己限制自己最终痊愈,而是人体免疫力足够强最后战胜了病毒从而无需用药的一种表现。
再比如,最常见的自限性疾病——感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的病原体有100多种,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其症状相对比较轻微(如咳嗽、流涕、鼻塞、头痛、低热)等,自然病程多数在一周以内,所以也有“不吃药一周好,吃药七天好”的说法。
自限性疾病仍然需要预防和治疗
即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靠自身免疫力而自然痊愈的自限性疾病,对于脆弱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特殊人群(如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来说也可能无法“自限”。
例如流感(并非普通感冒),虽然也是自限性疾病,对于一小部分高危人群来说依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甚至可能出现重症危及生命。此外,如果一种自限性疾病的传染性很强(如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很快,那么容易造成暴发疫情或疾病大流行,也会引起很多医疗和社会问题。
所以,自限性疾病并不代表着不需治疗、不需控制和预防。针对性用药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让患者“更舒服”,而接种疫苗则更是有效、便捷且经济的控制疫情扩散和降低病情进展风险的手段。
常见“疫苗可预防”的自限性疾病
以下这些自限性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有效预防: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和儿童。冬春季高发,传染力极强。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症状,然后全身出现典型的皮疹(常伴有瘙痒)。皮疹持续约1-2周,然后干燥结痂。
● 疾病危害:多数情况下,水痘是一种可自行痊愈的疾病,但依然可能出现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如软组织感染、肺炎、肝炎和脑炎等)。小时候未患过水痘、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成年人也可能得水痘,且症状往往比儿童更严重。水痘痊愈后,病毒会在体内潜伏下来,在年龄增大、免疫力低下时引起带状疱疹。
● 疫苗预防:接种1剂水痘疫苗可以将水痘的发病率降低70%以上,而接种2剂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在90%以上,有研究认为保护效果持续至少10年。
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据估计,全球每年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会罹患流感,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致死人数达到25-69万。在我国,全国平均每年有8.8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8.2%,全年龄组的超额死亡率平均为6.5/10万人年。
● 疾病危害:典型症状为突然的高热(往往≥39℃)、肌肉酸痛、寒战发冷、四肢无力等表面症状,而且有可能会导致体质较弱者(老人、儿童和免疫力较弱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肺炎、脑膜炎等)。一旦造成了组织或器官损伤,后果十分凶险。
● 疫苗预防: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减轻流感发病后的症状,减少流感相关门急诊、住院和死亡人数,并且可以降低治疗费用,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
手足口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有EV71、柯萨奇病毒(CV-A)和埃可病毒(ECHO)等。可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
● 疾病危害:起病急,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者疱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 3 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 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 疫苗预防:根据相关研究,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大约40%的普通手足口病、74%的重症手足病和93%的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典型的呼吸道传染病,在2至9岁的儿童中最常见。90%患者先出现单侧腮腺肿大,几天后出现对侧肿大,并伴有发热、头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腮腺肿大可持续7-12天。
● 疾病危害:虽然痊愈后一般情况较好,没有什么后遗症,也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但在极少数情况下,流行性腮腺炎可能引起睾丸炎、脑膜炎、胰腺炎等并发症,而整个病程中患者也往往十分难受。
● 疫苗预防:世界卫生组织立场文件中指出,接种2剂次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可以产生持久的保护效果。美国自1967年推广使用疫苗后,腮腺炎病例减少了99%以上。
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主要通过性生活或密切接触传播。据统计,80%以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HPV感染,而90%以上的HPV感染可在2年内自然清除,仅不足1%的患者可能发展至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 疾病危害:几乎100%的子宫颈癌、88%的肛门癌、50%的阴茎癌、43%的外阴癌以及口咽癌等肿瘤均与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有关。2018年,全球范围内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7.0万例,死亡病例约31.1万例。我国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0.6万例,每年死亡病例约4.8万例。
● 疫苗预防: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以及进一步进展的有效手段。数据显示,HPV疫苗在预防HPV型别相关疾病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87.3%~100.0%的保护效力,可以有效地降低2~3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或原位腺癌(AIS)和宫颈癌的发病。
轮状病毒感染——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但病毒颗粒也可能在空气中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经呼吸道传播,常被称为“秋季腹泻”。除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外,可能还会出现呼吸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脏受损、肝肾损害等相关表现
● 疾病危害:轻者可无发热、呕吐,仅为轻度腹泻,甚至可能还无明显症状。但重者可因发热、持续呕吐和水样便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甚至肠套叠等,是5岁以下尤其2岁以内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疫苗预防: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感染、降低婴幼儿发病和死亡的有效手段。研究显示,针对实验室确诊的12月龄以下儿童的重症轮状病毒感染,疫苗保护效果在低、中等和高死亡率国家分别为86%、77%和63%-66%。参与全球轮状病毒监测网络的69个国家数据显示,引入疫苗后轮状病毒流行率降低了40%,而轮状病毒住院率、全因急性胃肠炎住院率和胃肠炎也死亡率均有下降。
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
● 疾病危害:低龄儿童常为无症状的感染,而大龄儿童和成人感染后一般会出现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发病急,通常有发热、怕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伴有疲倦、褐色尿、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99%以上的甲肝病例最终可以完全恢复健康,但也有一定的复发率。
● 疫苗预防:儿童和具有潜在高风险的成人建议规范接种甲肝疫苗。接种1剂甲肝减毒活疫苗或者接种2剂甲肝灭活疫苗都可对甲肝形成长期的(很可能是终身的)抵御能力。
事实证明,疫苗对降低自限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有重要意义。虽然对大多人来说,自限性疾病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疾病,但我们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保护大多数的人,降低少数人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并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疾病播散,保护每一个人。
关于如何接种疫苗,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见下表:
转自:听听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