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后常见的4种过敏性皮疹,如何鉴别与处理?

发布时间:2024-04-19 15:48信息来源:听听医生说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接种后常见的4种过敏性皮疹,如何鉴别与处理?

 

常见过敏性皮疹因为其多样性,使得基层接种人员鉴别难度增加。在日常工作中,该如何鉴别因为接种引起的过敏性皮疹呢?

来看两组数据。

从数据可以看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一直有着很高的发生率。作为接种人员,我们应该熟悉常见过敏性皮疹的鉴别,并能给予及时恰当的处理,同时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误会与抵触心理。

但常见过敏性皮疹由于其多样性,往往使得预防接种人员鉴别不到位,处理不当的情况时有发生。

日常接种工作中如何鉴别过敏性皮疹?

 

 

过敏性皮疹是我们疫苗预防接种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以4种过敏性皮疹类型为主:荨麻疹、麻疹样发疹性皮疹、多形性红斑和紫癜样皮疹。

荨麻疹

荨麻疹通常在疫苗接种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所有类型的疫苗均有发生的可能性。

荨麻疹的发生发展过程非常有规律,在患者身上首先出现的是一个一个小的扁片状风团,老百姓又称为“风疙瘩”或“泛疙瘩”,大小不等,色泽不一,有的浅红,有的深红,周围为苍白色,用手指按压会出现褪色,边缘通常呈花瓣样或云朵样。

此外,荨麻疹一般反复或者成批出现,此起彼伏,而且具有发生快、消退也快(一般不超过24小时)的特点,在消退后一般不遗留痕迹。当风团出现较多时,容易融合成大片状,患者有奇痒感。

荨麻疹,图片来源:《海南省2008—2018年常见过敏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图谱案例分析》

轻度的荨麻疹,一般对症处理,应尽量避免用手抓挠,可对症给一些止痒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一些严重的荨麻疹,可伴有呼吸道粘膜和消化道粘膜血管性水肿的表现,如咽喉发堵、憋气、腹痛、腹泻等,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症状持续加重时,需要家长带着孩子就诊。

麻疹样发疹性皮疹

麻疹样发疹性皮疹通常在疫苗接种后的3-7天出现,甚至1周以后也可出现。不同于荨麻疹可出现于任何类型疫苗接种,麻疹样发疹性皮疹一般见于一些减毒活疫苗,如麻疹风疹二联疫苗、麻疹疫苗和麻疹风疹腮腺病毒三联疫苗等。

麻疹样发疹性皮疹表现为斑疹、斑丘疹,可以凸出或不凸出皮肤表面,暗红色,有一定的发疹顺序,通常为耳后、面部、四肢、躯干,出现范围较广泛,数量分布不均匀,散在分布或融合成片状。一般瘙痒感不明显。

麻疹样皮疹

对于麻疹样发疹性皮疹,其机制多数认为与减毒活疫苗体内产生变态反应有关,所以发生时间一般距离患儿接种时间较长。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上述情况,且近1周接种过上述种类的疫苗,应考虑是疫苗接种后发生的这型不良反应。

疫苗接种后麻疹样发疹性皮疹,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患儿保持凉爽,避免热刺激,皮疹可以2-3天内达峰后自然消退。如果孩子伴发热或其他系统表现时,建议就诊做血常规等检测,应与其他真正的病原体感染相鉴别。

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一般在接种后6-8小时或者24小时内出现,通常在注射局部以及附近皮肤先出现一个或者数个丘疹或斑丘疹,周围有红晕,3-5天之后皮损中央可以出现水疱,疱液淡黄色,清晰。严重的孩子可以泛发全身。

斑丘疹逐渐转变成水疱,图片来源:《海南省2008—2018年常见过敏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图谱案例分析》

遇到上述情况,应仔细询问孩子的预防接种史,观察初始接种部位的表现,应与其他红斑水疱性疾病相鉴别,如水痘、单纯疱疹感染等。

紫癜样皮疹

紫癜样皮疹一般在接种后1-7天内出现。多见于四肢和臀部,呈现为对称性分布,较多见于伸侧。

 

紫癜样皮疹,图片来源:《海南省2008—2018年常见过敏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图谱案例分析》

 

初起为紫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此后数日内颜色逐渐加深,呈现为暗紫色,恢复期可以表现为棕褐色而逐渐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重症患儿紫癜样皮疹可出现水疱和血疱,伴出血性坏死等血清病样药物反应,应及时就诊。

遇到过敏性皮疹该如何处理?

过敏性皮疹的出现主要与患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一些患儿症状较轻,可自行痊愈或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得到快速改善,如外用药物对症处理,口服抗组胺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等)促进皮疹消退。

重症反应者需要就诊,必要时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其他对症处理:如果患儿伴有支气管痉挛应给予吸入或者口服支气管舒张剂,应密切注意有无发生喉头水肿的危急情况,至少留观12-24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出现过敏性皮疹对后续的疫苗接种有影响吗?

通常既往出现过过敏反应的患儿,进行后续预防接种时容易再次发生过敏反应。因此,预防接种医师在给过敏体质的患儿接种疫苗时应慎重。在全面评估疫苗接种获益与风险的关系后,决定是否续种。

对于国家要求应接种的免疫规划类疫苗,以及防控严重传染病的疫苗,尽量选择同种类的其他疫苗替代原疫苗接种,在没有选择情况下,可采取以下处理策略,指导后续接种工作。

测定体内保护性IgG抗体水平,如果达标,后续疫苗接种可取消或推迟[5]。如推迟后的保护性抗体水平不达标,在需要加强免疫接种前按照以下策略执行。

2.如果保护性抗体水平不达标或无法测定,行以下处理:

完整疫苗行皮肤试验STs)(检验试剂减量或稀释10倍)。如结果阴性,初始反应严重时,疫苗分两次给药:第一剂1:10稀释后接种,30分钟后接种全剂量,再观察30分钟;如结果阳性,如果没有其他同种类疫苗制剂替代又必须使用时,可分级剂量给药,短暂脱敏治疗,总时程60分钟。

成功接受该方案的患者仍被视为对疫苗过敏,下次疫苗接种前仍需行分级脱敏治疗。

如果同时使用几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则必须在不同的日期进行再接种每种疫苗。因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所有试验应由免疫学专业人士设计。

 

本文转自:听听医生说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