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编辑日期:2025-09-04 11:21信息来源:凤台县融媒体中心作者:李巧玲 陈锦泉 李修旋阅读次数:字体【  

“今年夏收时节,我种的900亩小麦喜获丰收,从耕、种、管、收到销售,都由合作社统一完成,连农药化肥成本都降了下来——这都得益于县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近日,凤台县大兴镇种粮大户许跃高兴地告诉记者。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日前公布2025年第一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单,凤台县2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成功入选,许跃的900亩麦田正是这一“国字号”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凤台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

标准化生产推动种植方式变革

获得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并非易事。凤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勇夫表示,基地建设涵盖产地环境、生产技术、全程质量控制等严格标准。

像许跃这样受益的种粮大户,在凤台县并非个例。据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通过认证的25万亩基地覆盖5个乡镇、5800多农户。绿色认证不仅提升了农产品质量,更打通了优质优价通道,让农民切实享受到实惠。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讲标准。”关店乡种粮大户赵祖军对此深有体会。他所经营的家庭农场去年播种冬小麦700多亩,“何时施肥用药、用量多少,全都得按标准记录。”标准化推动了种植方式升级。无人机飞防、绿色防控等技术在关店乡广泛推广。“我们现在全面采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防治面积超过30%。”赵祖军说。

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绿色认证同样带动加工环节提质增效。在凤台县龙泰面粉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

“我们超过50%的原料来自绿色食品基地。”总经理吴正喜介绍,“作为省级龙头企业,公司率先与基地签订优质优价收购协议,收购价虽比普通小麦高4%,但经过加工包装,面粉售价可提升6%以上。”该公司开发的“低筋糕点粉”“高筋八星馒头粉”等绿色认证产品,已畅销长三角市场。

近年来,凤台县昌盛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坚持走“公司+农户”的路子,不断拓展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农业生产,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群众手中的粮食。同时企业对农户实行利润返还,让群众在双重受益中尝到甜头,从而担当起了建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重任,创造了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

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农业空间。全县25万亩绿色基地以“六化”模式推进生产,积极推动基地与产业化经营结合。对接企业主动参与全程质量控制,从品种布局、技术推广,到农业投入品管控、订单收购,全面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

政策支持助力产业良性发展

政策支持是凤台县小麦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2020年以来,凤台县累计整合农田建设资金728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36万亩,显著改善了基地生产条件。凤台县严格遵循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从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生产管理、农业投入品管控、技术服务和产业化经营七大领域系统推进,引导合作社、农户与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生产,推动绿色食品标准化落地。目前企业已有12个小麦粉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依托县级专家指导组和乡镇村技术力量,开展土壤水质检测,加强技术跟踪服务,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生产技术,良种覆盖率达100%。基地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推行精量播种、节水灌溉和化肥农药减量,实现小麦全程绿色生产。

凤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按照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求,以绿色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农户广泛参与,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初审:张文慧 复审:徐艳友 终审:常开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