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北伐前后的形势

编辑日期:2021-05-27 09:48信息来源:凤台县人民政府阅读次数:字体【  

一、全国的形势

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反革命军阀势力,统一了军政、财政、民政,并实现了两广统一,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由五卅运动为起点的全国革命运动高潮,又为北伐战争准备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广大工农群众和爱国人士,迫切要求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以结束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国民革命力量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恐慌。在帝国主义指使下,直、奉两大军阀在“讨赤”的基础上联合越来,他们在北方发动了对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的进攻。在南方由吴佩孚、孙传芳等以湖南为基地,联合川、贵、滇西南各省的军阀围攻广东革命根据地。当时,全国的形势是:军阀吴佩孚率领的军队约20多万人,驻扎在湖南、湖北一带,并控制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号称五省军总司令的孙传芳有军队约20余万,盘踞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五省;军阀张作霖控制着东北三省、津浦铁路北段,以及北京、天津地区,拥有兵力35万人。安徽是孙传芳的辖区,皖军司令陈调元是一个急功好利、朝秦暮楚的军阀。

当时,安徽的驻军多系倪嗣冲的安武军旧部,王普任皖南镇守使,驻防安庆一带,高世读任安徽省省长后,刘风图任皖北镇守使兼任第四混成旅旅长,第五混成旅旅长华毓庵驻防亳州,第二混成旅旅长马祥斌驻防六安,陈调元所部第六师驻防凤台、合肥、芜湖一带。

二、北伐前凤台的形势

(一)太平天国运动对凤台的影响

1840年,帝国主义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最初是农民。地封建剥削压迫下的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反抗性,他们自发进行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封建统治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席卷18个省,攻克600多座城市,在南京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5月,洪秀全下令北伐。林凤祥率领北伐军两万人,从江苏扬州出发直趋北京。1954年1月,太平军将领韦志俊、李开方等,率部从数十万人进入凤台,2月,林凤祥率部经凤台北上。4月,韦志俊从山东临清撤退经凤台南下。在太平军所到之处,凤台人民欢欣鼓舞,争献食物,慰劳太平军。太平天国“推翻清朝,解救百姓,同享太平”的起义口号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挤,太平军所向披靡,革命形势飞速发展。1853年,清廷缺饷,自顾不暇,号召地主办团练。凤台县人苗沛霖乘机崛起。1860年苗沛霖办团练,数年间拥众数十万,纵横长淮上下,成为叱咤风云人物,形成封建武装割据。苗沛霖因嫌清廷对其封赐不公,遂举兵反清,归顺太平天国,被封为“奏王”。

凤台的捻军起义。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形成了持续二十多年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高潮。在这次革命高潮中,捻军是仅次于太平天国的一支重要革命力量。1853年,芦沟集南金家(今凤凰镇南金村)张茂结交沿淮十八岗义士举旗起义,反对清政府,称西淮王。曾率众袭击到丁集阅边的凤台知县李林。3月15日,张茂率众攻进凤台城,并大败清员外郎孙家泰与钦差吕贤基的联合围剿,杀贡生吴廷辉等人。是年,苗沛霖办团练,派张茂缴粮200石,张茂抗拒不交,与苗激战黄家岗,苗被打败。1856年正月,捻军张乐行由蒙城南下攻克凤台,凤台县西北各地大举捻旗,纷纷响应。1858年4月17日,张乐行率捻军由六安至硖石口,焚船千余艘,以阻追兵。1961年12月,受太平天国爵封为“沃王”。

太平天国运动及凤台的捻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太平军和捻军的革命行动却在凤台人民心中播下了反帝反封建的种子。太平天国颁布的中国农民运动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土地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土地纲领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农民并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提不出科学的有远见的斗争纲领,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他们的斗争一次又一次地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的历史悲剧有力地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固然是一支强大的反帝反封建主力军。但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

(二)辛亥革命对凤台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发动武昌起义。到11月下旬,清朝统辖24个省区有14个宣告独立。这是继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之后中国近代史上第三次革命高潮。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就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洪流也席卷了凤台。凤台人民计议相继起义,以寿、凤健儿为骨干的淮上军建立,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曾在武昌起义鼓舞下,扩大力量,增添装备,一举光复寿县、凤台及皖北广大地区,有力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1911年9月17日,岳相如带领淮上军100多人从寿州出发攻占凤台,刚到淮河南岸,凤台知县郑守奕(又名郑仲常)出降,淮上军一枪未发,占领了凤台。淮上军进驻凤台后,委派岳小云任凤台民政长。1913年7月,凤台县城被北洋军阀倪嗣冲部队占领。倪军进城后,残暴肆虐,迫使城内居民纷纷出城逃命,民众对倪军十分痛恨。1916年3月22是,袁世凯在内外交困、四面楚歌中,被迫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各自割据一方,并以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争夺为背景,相互之间展开愈演愈烈的军阀混战,使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的观念就此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并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特别是为后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是巨大的。它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由于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具有很大软弱性,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同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严重脱离,并害怕发动他们,因而,就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力量更没有勇气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消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反帝反封建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中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

凤台自古以来就是皖西北重镇,屡遭兵匪战火之害。元朝末年,沿淮人民多次起义,元王朝出兵镇压,大肆屠杀。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军阀混战,凤台人民苦不堪言。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以国内军阀为支柱的。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大小军阀多次把安徽作为争夺地盘的主要战场之一。1912年2月20日,成立中华民国凤台县政府,直隶安徽省。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派王师尹任凤台区党部指导员,全县有国民党员50余人。从直奉联军到新安武军。无一不对凤台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直奉联军曾两次经过凤台,每次经过都奸淫抢劫,无恶不作。1913年7月,县城被北洋军阀倪嗣冲部队占领。倪嗣冲部队进城时抬着煤油桶,企图一把火把凤台县城化为灰烬。时逢大雨倾盆,没有得逞。倪嗣冲派任他的三弟任凤台镇守使,继而又派亲信张熙伯任凤台县知事。1915年,倪嗣冲派新安武军李华宣率一个营进驻凤台,长达5年之久。李华宣对凤台人民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为凤台人民深恶痛绝。1913年革命志士水百川,率领水家湖、瓦埠湖一带群众2万多人起义,反抗倪军暴行,围攻寿县并攻克凤台,倪嗣冲急忙调兵遣将,疯狂镇压。1914年,北洋军安徽都督倪嗣冲指使凤台知事张熙伯惨杀淮上军领导人李孟熙、吴继安等。以后的许多年,不少人一谈起这段历史,仍积恨难消,骂不绝口。从封建社会到民国初年,凤台人民群众饱受兵灾战乱之苦,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