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凤台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编辑日期:2021-06-01 10:07信息来源:凤台县人民政府阅读次数:字体【  

 

1928年2月,凤台成立了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凤台特别支部(谐音化名冯德芝),到1929年8月30日,中共凤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凤台县委成立。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开展武装暴动,壮大革命队伍,策应鄂豫皖苏区的斗争。

 

第一节  中共寿凤临时县委的成立

和中共凤台特别支部的建立

 

一、中共寿凤临时县委的成立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公开背叛革命。7月15日,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悍然举行分共会议,公开背叛革命,同蒋介石一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致革命遭到失败。

1927年7月中旬,在武汉的中共安徽省临委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及时转入地下斗争。中共安徽省临委与在武汉的寿(县)凤(台)籍共产党员取得联系后,决定成立中共寿凤临时县委,并派遣在武汉的寿凤籍共产党员近20人回皖北寿凤两县开展党的地下工作。8月初,县临委部分成员及宣传员20多人离开汉口,曹广化等人徒步回到家乡,一部分人员经上海返回。由于当时革命遭受挫折,处于低潮时期,县临委部分负责人徘徊不前,消极怠工,造成工作停滞。因此,省临委于10月25日在芜湖召开的第二次执委会上,决定指定曹广化任中共寿凤临时县委书记,方敦一、张晏、洪克杰、仇西华、曹鼎、石德伦、薛卓江、王墨林、吕岳等为委员。县委成员立即返回家乡,在白色恐怖尚未蔓延之前,自上而下的恢复、整顿和发展组织。寿凤临时县委成员全部到达寿凤后,通过关系大都进入了教育界工作,以教师为公开身份。县委以寿县瓦埠小学为活动中心,开始了寿凤两县的组织、宣传、工运和农运工作。1928年3月,上级党组织决定解散中共寿凤临时县委,成立中共寿县县委。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恢复地方党组织的同时,还大力开展兵运工作。1927年10月初,南昌起义部队在南征广东途经潮汕地区汤坑时被敌军重重包围而失败。七十二团代理团长、中共党员廖运泽,只身辗转至上海。在上海期间,他见到国民革命军三十三军军长柏文蔚,并获得信任。同年冬,柏文蔚为发展军事实力,培养军队干部,仿照黄埔军校的做法,极力物色黄埔军校毕业生,筹办北路宣慰使署学兵团,又叫寿县学兵团。为了利用这个机会壮大党的力量,廖运泽向中共中央请示派党员军事干部前往参与。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军事负责人周恩来派共产党员孙一中、廖运泽回安徽寿县协助柏文蔚主持筹办学兵团,开展兵运工作。随后,中央军委又派廖运周、许光达由上海来寿县参加筹办工作。1928年2月6日,学兵团正式开学,共招收学员504人。孙一中任团长,孙天放任副团长,廖运泽任教育长,廖运周、许光达任教育副官。下设4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设4个区队。柏文蔚发枪500多支,拨款3万元,并将寿县烟酒税归属学兵团的教育经费。学兵团教材用肖楚女、恽代英在广州农民讲习所讲稿,还时常组织学员深入农村进行革命宣传,提高了广大学员的阶级觉悟,从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遵照中共中央巡视员尹宽(又名硕夫,王竟博)指示,成立了中共学兵团党委,孙一中任书记(并参加中共寿县县委),薛卓汉任副书记,委员有许光达(负责组织)、廖运周(负责宣传)等7人。由于学兵团内革命青年活动过于红火,迫于蒋介石的压力,5月,柏文蔚撤销了孙一中团长职务。随后,根据学兵团党委与寿县县委联席会议的决定,全体党员撤出学兵团,转移到农村开展农运工作。紧接着,一大批学员也陆续离开学兵团,致使学兵团解体。在柏文蔚创办学兵团的同时,三十三军一师师长袁家声也在正阳关创办学兵连。中共党员程阔庭、麦连登5人分别任副连长、排长及通讯员,并建立中共学兵连支部,程阔庭任书记。5月初,学兵连奉省临委指示仓促起义,因孤军奋战,没有群众支援,给养困难,第三天便自行解散。创办学兵团,虽没有实现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分化三十三军,使学兵团成为党的武装,配合农民暴动的目标计划,但是在寿县和凤台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

1927年7月,在武汉政治训练班学习的中共党员王影怀、吴则鸣、王敬之,受中共武汉政治训练班党组织的派遣,返回家乡,在汤王庙成立了党小组,王影怀任组长。12月,汤王庙周围共发展6名党员,在原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汤王庙支部,书记王敬之。同年秋,吴则鸣受汤王庙党小组派遣到姚皋店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发展了程东方等5名党员,于12月成立了中共姚皋店支部,书记吴则鸣。汤王、姚皋党支部建立后,党组织发展委快,为便于对两个党支部的领导,1928年夏成立了中共汤王区委,书记王敬之,委员杨镜波、卢学恕,隶属中共寿县县委领导。

二、中共凤台特别支部的建立

1928年2月,寿凤临时县委派共产党员范毓南、岳龄云(女)、岳龄勤(女)到白塘庙小学教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建立了凤台县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凤台特别支部(化名冯德芝),书记范毓南。

1928年3月,上级党组织决定解散中共寿凤临时县委,成立中共寿县县委,寿县县委领导凤台党的工作。4月,党组织派王介佛到家乡王圩孜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发展了王怀伯、王克恒、王克仁入党。夏,成立了王圩孜党小组,由王怀伯负责。

1928年5月,原在寿县学兵团的凤台籍共产党员廖运周、廖广利、廖庆寿和家在外地的许德华(即许光达)等,因学兵团解散,到廖家湾建立了党支部,书记廖运周,有党员14人。党支部领导“六.六”雇工罢工。罢工中廖运周、许德华暴露了身份,被迫转移到外地。廖家湾党支部书记由廖梦林继任。

1928年夏,寿县县委派共产党员程阔庭到高皇做党的发展工作。程西俭在高皇先后发展了程西典、程汉丞、王世美入党,成立了党的特别小组,程阔庭组长;后改为特别支部,程汉丞任书记。

1928年七八月刘庄党小组成立。组长刘士华,有党员4人。1929年春,刘庄党小组有了较大发展,成立了党支部,书记刘士华,委员徐仲明、刘永亮。下设刘庄小组、徐圩小组、徐家庙小组。

寿县县委还加强了凤台特支的力量。1928年夏秋,特支书记范毓南调走,岳龄云(女)接任书记,接着岳龄云(女)调走,吕少培任书记。这一时期,凤台特支加强了党的宣传工作和发展工作,开办了白塘庙小学平民夜校,发展了白塘庙、刘楼等地的一批共产党员。当时,遵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按毛泽东同志制订的“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和“团结无产阶级最可靠的朋友---广大农民做为自己的同盟军”,党组织决定以校长吴云的名誉,开办了平民夜校,从而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过去的旧知识分子自命清高,不愿与两腿沾满污泥的庄稼汉交朋友。所以,多少年来广大农民与学校的教书先生是相见不相识的。因而内心深处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此情况下,想吸收一批农民中青壮年到夜校来读书是相当困难的。怎么办?于是教师中党内同志就千方百计地设法与农民接触,特别是特支书记吕少培同志,他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课余时间亲自到四周村庄农民家中登门拜访;每逢白塘庙集时,他就站在学校东头的大桥边和赶集的农民打招呼,问寒问暖,邀请农民们到学校聊天,了解农民的疾苦。于是,农民们与在校的师生逐步建立了感情与友谊,消除了隔阂。就这样,平民夜校很快地开办越来了,并得到飞快地发展。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拆除了院中的旧殿宇,重建了一幢崭新的合乎教学的三间大教室,每天晚间教室里汽灯通明,俨如后昼。学生们也满腔热情地积极学习,教材是平民千字课本,内容通俗易懂,他们不仅学文化,也学习浅而易懂的马列主义理论。学生很快地提高了阶级觉悟。

同时,寿县共产党员李相早被派到凤台开展党的工作,他从事革命文化、教育工作,积极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火种,他在沈台孜也发展了沈永安入党。到年底,凤台特支共有党员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