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情
凤台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总面积894平方公里(不含毛集、焦岗、夏集三镇),户籍人口68.3万,常住人口53.8万,下辖16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凤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西周时期称州来,后谓下蔡,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甘茂、少年上卿甘罗、三国大将周泰和北宋丞相吕夷简、吕公著的故里,素称“中州咽喉、江南屏障”。《清一统志》记载:“县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因名凤台。”清雍正十年(公元1733年)置县,沿革至今。
凤台环境秀美,文化厚重。境内拥有3A级国家历史名胜旅游景区——茅仙洞风景区。(茅仙古洞,西汉道家古刹清天观与现代碑刻交相辉映;硖山口,两峰相峙, 一水中流,被誉为长淮第一峡,壁立千仞、渊深百丈的黑龙潭与之带水相连;植物活化石千年银杏树、战国名将廉颇墓闻名遐迩。这里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八公山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就产生在这里。) 八一林牧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凤台花鼓灯和“火老虎”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稻机械化生产先行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园林县城、全国水稻机插秧先行县等多项“国字号”荣誉。凤台资源丰富,优势鲜明。凤台是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之一,是优质粮和鲜活农产品的主产区,素有“淮上明珠”、“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等美誉。
凤台地处两淮煤田的中心地带,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达120亿吨,可开采储量达100亿吨。拥有5对国家级大型矿井和2座火电厂,煤炭年产量3200万吨左右,年发电量160亿千瓦时,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大县和火电大县。
凤台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凤台县交通便捷,水系发达,237国道、345国道、102省道、308省道、淮阜铁路横贯境内,淮河、西淝河、永幸河、茨淮新河穿境而过,德上高速、淮河凤台二桥、商杭高铁、凤毛快速通道相继建成通车,随着新港码头及疏港公路、宁洛高速连接线的加快建设,凤台的交通体系将更加完善。
凤台政通人和,百业俱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搭建“一区三园”优质招商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工业招商,加快推进中环低碳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国晟异质结双碳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经济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